末世鳳凰 清慈禧太後葉赫那拉氏(第3/7頁)

慈安自以為得計,但是她卻忘記了,做好人固然能收人心,但是做壞人卻是人人畏懼。在政治上,有時候讓人畏懼比讓人親近更有用。

所以有時候慈安雖然給慈禧很大的幫助,但是慈禧跟慈安的相處卻讓她很憋悶。憋悶的事不止一件,慈禧性格活潑,愛打扮,愛享樂,喜歡新鮮東西,而慈安卻徹底是一副寡婦樣子,當初在鹹豐面前都是要正裝大禮服的相見,更何況現在做了太後,尤其要顯得不苟言笑。

慈禧愛好廣泛,尤其愛看徽班,即京劇,雖然說徽班是乾隆年間進的京,但是京劇能夠成為國劇,實在是跟慈禧有莫大的關系。當時雖然存在著花雅之爭,但是上層貴族還是愛聽昆曲的,認為花部戲劇不登大雅之堂。但慈禧的父親是安徽道台,未進宮前她就喜歡徽班戲,做了太後更是隔三岔五地想辦法找名義看戲,京劇也隨著她的權力擴大而一步步發展開來,王公大臣們也要投其所好去看戲,去迷戲。她喜歡看兩種戲,一種是“粉戲”,也就是言情戲,這在貴族中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不但慈安不屑,連她的兒媳婦同治皇後阿魯特氏也公然對此表示恥笑。另一種是武生戲,楊月樓、楊小雲都被頻頻召進宮來表演。武生戲有什麽魅力?晚風中宮燈下,俊美的小帥哥在台上一會兒是呂布,一會兒是林沖,翻滾踢打,隨著她的點單展示完美的身材,完了,下來領賞,玉面朱唇,額頭薄汗,她賞玉圍脖,親手給對方戴上,她的手可以觸到他的脖子,假裝走神,可以停留上好一會兒,感受著年輕男子的肌膚和脈動,多麽名正言順的意淫啊!

然而也僅限於此罷了。三千年的封建禮制,兩百年的清宮規矩,到了末世,就算掌權者也未必能在所有的事上都隨心所欲。

慈安是個典型的後宮女人,前朝的政治她不感興趣,可是宮廷政治一樣玩得很熟。除顧命大臣,壓制恭親王,事情完了,她對那些瑣碎的政務不感興趣,她只要抓住核心就夠了。王朝的核心,就是皇帝。清宮規矩,皇子一出生就被抱走,不能跟生母住在一起,而且名義上,所有的皇子都屬於皇後。因此雖然是慈禧親生的兒子,但是同治皇帝卻跟慈安的關系更好。慈禧也曾為此而傷心郁悶憤怒,大發脾氣,大發脾氣的後果卻是將兒子更遠地推向了慈安。

慈安雖然諸事放手,但眼見慈禧掌權日久,日漸不把自己放在眼裏,就適時出山,拿出祖宗家法來要為同治大婚,同治大婚之後,她就要拉著老夥伴慈禧跟她一起還政皇帝,回後宮靜養了。

在小皇帝的人選上兩人又有不同意見,慈安選中的是崇琦的女兒阿魯特氏,阿魯特氏出身門第高,祖父做過首輔,外祖父是鄭親王端華,父親又是旗人中唯一的狀元。慈禧卻不以為然,她覺得慈安又是拿這事來宣揚“門第重要性”,雖然她和慈安同是道台的女兒,門第卻大不同樣,慈安能做上皇後,除了她本人的手段外,家世也占了很大的便宜。慈禧的祖父卻是罪官,活得艱難,父親好不容易挨上道台之職就完了。慈禧看中的是員外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她不乏私心,家世門第高的正室兒媳婦,未必會把庶出的婆婆放在眼中。《紅樓夢》裏,王熙鳳連正經婆婆邢夫人都不放在眼裏。當然,慈禧也自以為很替兒子著想了,阿魯特氏年紀比同治還大,長得又不美,家世又太強,夫妻一定不會和美,富察氏年輕貌美,性格溫柔,同治一定會喜歡。

可偏偏同治不買她這份好意,他在大事小事上都只聽慈安的,幾年前慈安為了打擊慈禧的氣焰,就和同治聯手恭親王把慈禧的心腹大太監安德海給殺了,慈禧只有暗恨在心無可奈何。這次他也毫不猶豫,選中了慈安的候選人阿魯特氏,慈禧的候選人富察氏只封為慧妃。

阿魯特氏果然如慈禧所料的一樣不易馴服,慈禧借碴生事打雞罵狗,處處跟阿魯特氏過不去,同治只要去過皇後宮,必然會被她找來罵一頓。同治反而起了逆反之心,跟阿魯特氏感情更好了。但是慈禧不許他去皇後宮,他又不願意去慧妃宮中,幹脆後宮全成了擺設,同治溜出宮去走花街柳巷,鬧同性戀,很快就染上惡病,一命嗚呼。

同治變成這樣,做婆婆的自然遷怒於兒媳阿魯特氏,甚至在同治病重之時,還在他的榻前對阿魯特氏非打即罵。阿魯特氏忍無可忍反口相譏:“你也留點體面吧,我好歹還是從大清門擡進來的人呢。”

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慈禧一輩子最大的心病就是她是妃子出身,被阿魯特氏當面揭短,這下可不得了,鬧得翻天覆地不可收拾,同治的病被她這麽一激一鬧,急劇惡化,幾天後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