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困惑而成長(第2/2頁)

2013級一位男生,讀了我轉載的陳平原的文章《堅守自家的閱讀立場》,寫了一大段文字。

讀完陳教授的文章之後,我有一些疑惑,想請老師指點一下。

其一,我接觸過一些人,他們有的讀許多書用來賣弄,其實真意尚不理解,但是受歡迎;有的讀一些成功學、實用主義至上的書,全然浪費時間,但是說話吸引人;有的非專業不讀,文學素養低,但是就業好;有的熱愛讀書,不擅社交,卻被認為奇怪而被排斥。目前,我們難以在短期內將苦讀來的東西轉化為氣質、魅力以在社交上加分,以及在短期內苦讀可能與社交產生矛盾的情況下,老師您認為我們該怎麽讀書?

其二,這篇文章說,當代大學生面相、打扮、經歷、知識及趣味,大同小異,但是老教授則是各不相同。我覺得老教授作為長輩,生活歷練和讀書積累遠非大學生可比,而且教授在長期的學習工作中建立了自己的完善的獨特的閱讀立場。但大學生在上大學前期的壓制性的學習中,一般較難建立獨特的閱讀立場。換句話說,上大學之前的我們閱讀的選擇性、方向性是不明確的,所以互相差異不大,個人認為這可以理解。老師對此怎麽看?

我說:“我的日志上公開的內容都可以轉載。無論如何,就看你想成為怎樣的人,你需要什麽,你通過努力能得到什麽。我讀書不是為了賣弄,但是也受歡迎。我瀏覽過成功學的書,是為了了解世界。雖然成功人士是反對讀成功人士的書的,說讀一百本也沒用,他們成功那是因為他們及時抓住機會,歷經磨煉,具有較強才能或較好心態。但尤其李嘉誠、喬布斯、比爾·蓋茨、俞敏洪等的經驗教訓是可以讀讀的。當然為了站得住腳,靜得下心,我們還是要往自己的專業、興趣、志向、職業方面用功,追求自己想要的,多讀經典,紮實讀書。

“要進取就要善於學習善於思考,這與專業素質並不成正比,何況有的人就業後也就是糊糊塗塗一輩子。從以往的經驗看,文學素質高的就業也不錯,如有的找到深圳、佛山、廣州等城市。就業講究綜合素質而不只是專業素質,在同等條件下,是能力說話,我知道不少實例。

“讀書和社交並不矛盾,只是圈子不同罷了,我不少行業都有朋友。你的關於老教授的觀點是有道理的,但陳平原的文章不只是針對大學生,而是針對所有中國人。要所有人欣賞你是不可能的,有一個人欣賞就已足夠。你只要做好自己,這需要自信自強自愛自控。

“至於怎樣讀書,在肇慶學院文學院網站的現當代文學教學專題中,有我的讀書指導意見。簡而言之,廣泛涉獵,注重經典,經典閱讀占60%~70%,其他閱讀占30%~40%。‘三天不讀書,立馬變成豬’,缺乏善於學習、持續學習、精心鉆研的能力,人很快就會倒退。男人可以逼一下自己,追求事業,追求成功,但最終人之為人,站得住腳,靜得下心,健康快樂,有一技之長,不貧窮足矣,並非都需要成功。因為成人比成功重要。”

我在說說中強調“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無論關乎愛情還是事業等,這都體現出一種真實,也體現出一種單純的復雜。因忠於自己所以單純,因每個人皆不同所以復雜。有個碩士女同學抱怨“聽從了自己內心,卻不被社會所接納啊”。我認為社會不過由一個個圈子組成,人不可能被任何圈子、任何人群接納,能被自己的親人朋友同學師生等接納就行了,否則永遠沒有自我,沒有自信,永遠跟著別人跑,平靜不下來。她和我的博士同學和學生都贊同我的觀點。

70後的博士同事看了我的日志《異地戀,異地也要戀》,說我的“境界越來越高了。最後一段讀來真有佛陀現世之感,光一樣的東西灑下了必定是蓮花。學院諸多學子能得你‘渡’真乃前世修持的福分。”其實,我也只是自渡渡人,做我自己罷了,人雖難以看透自己,但至少可看清自己,此時渡人才渡得有力。

人活著就是給人生寫自傳,無需求諸筆墨。這不求出色,但求有色;不求強大,但求自強;不求多愛,只愛一點點。再悲傷的事情都會過去,所以你不要自傷自悼,須平靜如常;再光榮的事都會過去,所以你不要自我陶醉,須踏實自省。你的眼界越大,你的心就越平靜,你只盯著一個角落,你的心就很難平靜。平靜是一種持久的快樂與淡定。生活就像流水賬,柴米油鹽滋味長。生活就像故事書,字字句句總關情。生活就像庭前樹,花開花落亦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