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二十三(第6/7頁)

“是啊,叫琳瑯妹妹妹過來,大家也好相識相識。”衛國公府嫡長女鄧琬附和道。

若是平時,徐錦芙定然會直接給二人一個下不了台,她從來都沒將李瑱瑱和鄧琬放在眼裏。

在徐錦芙看來,縱然都是名門貴女,那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像李瓊玉、馮城璧和她自己,就在三等的裏面。

李瑱瑱鄧琬呢,勉強能算個六等。

而徐琳瑯這樣的,是連九等都排不進去的。

李瑱瑱和鄧琬說了徐錦芙不愛聽的話,徐錦芙的面色立馬沉了下來。不過今日是魏國公府做東,徐錦算是主家,便也不好做的太過。

徐錦芙平了平心頭不悅,道:“各位姐妹有所不知,我姐姐剛從鄉下過來,好多規矩還不懂,和我們一桌,怕會有禮數不周的地方會貽笑大方,所以啊,還是別把我姐姐叫過來讓她難堪了。

眾少女點點頭,以示體諒。

鄧琬覺得徐錦芙這話聽著刺耳。

今日拜壽時,徐琳瑯的禮數很是周全,並無不妥,反倒是徐錦芙出了紕漏。

想必徐琳瑯私下裏多次練習拜壽禮儀和壽詞,今日才如此舉止朗朗。而徐錦芙在人前拋頭露面的次數多了,便掉以輕心了。

徐錦芙頗為熱絡地招呼著一眾名門少女吃菜,一一介紹著各個菜肴,周到地盡著地主之誼。

酒過三巡,有下人過來,在宴席的正前方,放了一張巨大屏風。

屏風旁邊放一張黃花梨木雕花小幾,上置筆墨紙硯文房四寶。

應天府各名門貴府,向來有辦宴會題詩的習俗。

在座賓客,皆可上去題詩做詞,這詩詞的內容,可以是向徐老夫人賀壽,可以是記錄今日場景,也可以是旁的任意內容。

此習俗頗受才子才女的青睞。

李祺和李瓊玉兄妹二人俱上前題了首詩作,眾人皆贊,這兄妹兩個,不愧是百代文宗李善長的兒女,果然都文采斐然。

每次宴會,李瓊玉都會上前題詩一首一首,坐穩自己的“應天府第一才女”之位,這次自然也不例外。

徐錦芙倒是也想像李瓊玉一般,上去題個詩輕輕松松的將才名搏了,可是奈何肚子裏實在沒幾兩墨水,寫不出那些酸腐詩文。

寫詩作賦可不是隨隨便便能作假的,這是經常要現於人前的事情,保不準什麽時候,哪個人突然就提議讓大家一同作詩,那便會漏餡兒了。

所以,謝氏從來也沒讓徐錦芙向“才女”那個方向發展。

徐錦芙有些沮喪,算了,還是老老實實“刺繡”吧,畢竟刺繡是關起門來做的活計,只要她不在人前刺繡,誰都不會發現她的秘密。

不過,這“刺繡”的時候需得閉門不出,可真是難挨啊。

徐錦芙又想到那副《松鶴圖》,想到她白白在屋子裏關了三個月,卻被徐琳瑯輕而易舉的比了下去,便愈發的恨上了徐琳瑯。

午宴過後,男子們都離開了,只留夫人小姐們在魏國公府內看看戲,喝喝茶。

徐琳瑯的大伯母錢氏去凈房的時候,聽見凈房外兩個小丫頭在竊竊私語

一個小丫頭道:“唉,今天二小姐的《松鶴圖》被大小姐的《濠州山水圖》比下去了,她心裏不舒坦,免不了又要在我們身上發脾氣了。”

另一個小丫頭的聲音響起:“二小姐刺繡好,若是能舉辦一場刺繡比賽就好了,二小姐在比賽上拔得了頭籌,將上午的面子找補回來,我們便不用遭殃了。”

最開始說話的小丫頭又嘆氣道:“唉,你這不是說些有的沒的麽,夫人們下午是要看戲的,才不會辦什麽刺繡比賽。我們還是小心些當差吧,免得被二小姐盯上,又在我們身上發脾氣,快走吧走吧,免得耽誤了送茶水。”

上午錢氏多嘴,惹了謝氏不悅,正愁該找什麽法子找補回來呢,聽了兩個小丫頭的話,錢氏計上心來。

魏國公府一個偏僻處墻角,兩個小丫頭給墻那頭的人回話,說辦妥了事情,又各得了十兩銀子。

二人樂不可支,不過是在凈房前說幾句話,就得了這麽多銀子,這錢來的也太容易了,以後再有這麽好的差事就好了。

下午照例是要看戲的,謝氏點了一出《楊家將》,一出《西廂記》。

這戲貴婦人們都已經看了多遍了。

眼下還要再看一遍,貴婦們都興致索然,提不起什麽精神。

不喜歡歸不喜歡,戲還是要聽的。

這聽戲可不單單是聽戲這麽簡單,而是要借著挺細和別府的夫人有些往來,這樣才能更好的在應天府的貴人圈兒立足。

因著《松鶴圖》被《濠州山水圖》被比下去的事情,謝氏和徐錦芙心內都沉甸甸,更是提不起勁兒看戲。

來參加壽宴的胡惟庸之妻胡夫人和幾個候夫人自來了魏國公府後就開始揣測上了謝氏的心思,此時見謝氏興致缺缺,哪有不明白的,都盡力說些別的事兒,好討謝氏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