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七十九(第2/3頁)

朱棣道:“眾位心裏都明白,就算我們將公主送到瓦剌去和親,瓦剌也依舊會將我們視作仇敵。”

“他們可能會因為公主嫁過去安生個一兩年,可是絕對不會就此就和我大明和平共處。”

“這表面上看,這一兩年的和平,便給了大明修養生息的時間,可是,這兩年,大明不對瓦剌作戰,又何嘗不是給了瓦剌修養生息的時間。”

“我們派公主去和親,既讓瓦剌有了修養生息的時間,又讓瓦剌以為,我大明沒有半點兒脾氣,只懂得一味的妥協退讓,以後他們便會無所顧忌的提過分的要求,相反,如果他們冒犯我們一次,我們無法以雙倍回擊,便以三倍回擊,甚至以十倍回擊,如果他們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我們便斷然拒絕。那麽往後,若是他們想要攻打我們的時候,她們便會因為擔心我們三倍十倍的回擊而有所忌憚,若是他們想向我們提出無理要求的時候,他們便會想到我們也不會答應,便不變著法兒的想要提出無理要求了。”

徐達雄洪的聲音再一次響起:“皇上,臣認為,四皇子說的對,如果,瓦剌愈騷擾北境,我們愈發要去和瓦剌修好關系,如此,他們便會愈發無所顧忌的滋擾北境;如果瓦剌向我們求娶公主,索要金銀,我們便一一應了他們,他們知道我們為了和他們修好關系便會答應他們,日後他們便會肆無忌憚的向我們索要東西。”

李善長皺著眉頭,道:“他們怎麽能這樣肆無忌憚下去,再過上兩年,待我大明兵肥馬壯,定然舉大軍攻打瓦剌。”

朱棣忙對上了李善長:“既然此刻我們妥協,以後也會與瓦剌交惡,那麽我們又何必妥協呢,還沒得賠上那麽多金銀,蹉跎了一個公主的年華。”

李善長一時啞口。

朱棣又轉向朱元璋:“父皇,無論是於眼前還是於長遠,送瓦剌金銀,讓臨安和親,都對我大明有害無益啊,所以,兒臣懇請父親,不要答應瓦剌使臣的要求,不要送臨安去和親。”

朱元璋沉默了,馬皇後說了徐琳瑯的事情,倒是引得朱棣與徐達說了這麽多,不過,他們說的似乎都是很有道理的。

朱元璋一時有些不適應,他一直都覺得和親是最劃算的,可是被朱棣與徐達一說,好像和親並沒有什麽大的用處,還得白白賠上臨安公主的一生。

朱棣又道:“皇上,眼下我們雖然沒有舉大軍將瓦剌一舉殲滅的條件,但是,瓦剌又何嘗有了與我們一決雌雄的國力兵力,既然他們也不強大,我們有什麽好怕他們的,臣以為,我們根本不需要派出大軍,只要派一支驍勇善戰的騎兵駐紮北境,他們冒犯我們的百姓一次,我們就去攻打他們的牧民十次次,如此,他們在冒犯我們之前,便也得想想後果,不敢隨意冒犯我們了,由此,我們的邊患便也會少一些了。”

徐達磕了一頭:“皇上,臣贊同四皇子殿下的說法,臣願親自領兵,駐紮北境,報復瓦剌的冒犯。”

朱棣也重重磕頭:“父皇,兒臣也願意上北境殺敵。”

朱棣與徐達的話,燃起了武將們的熱血。

他們多數人讀書並不多,朱棣和徐達說到話,有一些他們並沒有聽明白,可是有一個道理他們確是聽明白了。

如果妥協、退讓,瓦剌就會更加猖狂。

如果攻打、報復,瓦剌就會有所收斂。

既然如此,那還送什麽公主去和親,當然是要打啊。

武將們的熱血都被點燃。

“皇上,臣願領兵常駐北境。”宋國公馮勝站了出來。

“皇上,臣也願去北境。” 衛國公鄧愈將軍也站了出來。

越來越多的武將跪了下來。

“皇上,臣願去北境。”

“皇上,臣願去北境。”

“皇上,臣願去北境。”

滿朝的武將都跪了下來,請願前往北境,與瓦剌。

朱棣又道:“皇上,兒臣懇求您,收回和親納貢成命。我大明有如此多願意請命出站的將士,大明朝完全能夠做到不和親,。”

“臣懇請皇上向瓦剌使臣回話,我大明乃鐵血之邦,不和親。”韓國公李善長也跪了下來。

眾文臣也跟著李善長跪了下來:“皇上,我大明,不和親。”

臣子中,依然有一些支持和親的,不過眼前的熱血場面,倒是讓他們不得不贊成不和親的提議,此時若是不贊成,顯得自己像孬種一樣。

朱元璋瞧著跪了滿地的文武百官,眼眶驀地就熱了。

不送公主和親。

強盛如漢,富足如唐,都沒有做到過。

他們沒有做到,不代表大明做不到。

不讓公主保邊疆,但送將軍上戰場,就這樣決定吧。

朱元璋俯視一圈跪下來的滿朝文武,語聲決然:“好,朕心已決,我大明,不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