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2/2頁)

而他明白的道理,泰清帝必定也是知道的。

“那我們就想辦法在短期內獲勝。”他順著泰清帝的話頭說了下去。

泰清帝道:“但願如此。師兄辦的案子怎樣了?現在是敏感時期,對金烏國的暗探要格外注意,冠軍侯走的時候特地言及此事,切不能掉以輕心。”

司豈有些尷尬,“皇上給予師兄厚望,案子卻始終沒有進展。”

泰清帝又喝了口茶水,緊鎖的眉頭忽然松開幾分,笑道:“鮮少見到師兄如此為難,詳細說與朕聽聽,說不定朕能幫上忙。”

然而,事與願違,兩人研究小半個時辰,也沒有找出任何新思路。

用晚飯時,紀嬋陪泰清帝和司豈喝了幾杯。

胖墩兒坐在紀嬋身邊,自顧自吃螃蟹。

他吃螃蟹是紀嬋教的,一舉一動都有人體解剖的意味,一幹工具用得順順當當,蟹肉自然也吃得幹幹凈凈。

所有骨頭重新擺在一起,看起來還是一個完整的螃蟹。

泰清帝大為嘆服,“師兄,你這兒子成精了啊。”

胖墩兒擡起頭,小胖手捏掉嘴巴旁的一粒螃蟹肉,重新放到嘴裏,說道:“我娘說,在解剖螃蟹這一項上,我已經是個非常成熟的仵作啦。”

泰清帝數了數胖墩兒面前擺的四只螃蟹,無比肯定地說道:“師叔覺得你娘說得非常對。”

胖墩兒得意地又拿起一只,卻被紀嬋無情地按住了,“已經夠多了,不能再吃了。”

胖墩兒不撒手,振振有詞道:“我這是給皇上師叔剝的。”

泰清帝哈哈大笑,“好嘛,讓他剝,讓他剝,朕今天也嘗嘗子侄輩兒剝的螃蟹。”

……

泰清帝喝多了,又拉著司豈在紀家住了一宿。

第二天早上,三輛馬車一起離開紀家,進宮的進宮,上衙的上衙。

考慮到西北戰事的緊迫性,司豈和紀嬋也緊張起來,再去西城,又把幾個鄰居輪著走訪了一遍。

然而接連三天,仍是一無所獲。

為此,司豈嘴上起了好幾個小水泡,上火了。

紀嬋忽然逆生長,額頭上冒出了好幾個紅痘痘。

這天下衙時天已經快黑了,二人肩並肩走出書房,朝大門去了。

靴子在青石板上發出陣陣“橐橐”聲,晚風拂起衣角,上下翻飛,獵獵抖動著。

二人一路無言,直到在大門口遇到負手而立的左言。

左言拱了拱手,“二位大人,包家一案有進展了嗎?”

司豈道:“還沒有。”

左言點點頭,“今兒範大人問起了。”

大理寺卿齊大人升任刑部尚書,如今是範行一,範大人在大理寺當家做主。

司豈道:“條陳明兒就報,多謝左大人。”

左言笑道:“司大人太客氣了。”

司豈勾了勾唇角,笑意不達眼底,說道:“順天府的李大人約我們去四季緣,左大人有興趣一起喝一杯嗎?”

左言瞥了紀嬋一眼,“正好,左某恰好也要邀請二位一起松快松快呢。”

四季緣的生意火爆,若非司豈派人打過招呼,李成明連座位都訂不到。

三輛馬車停下時,掌櫃裘笑從裏面迎了出來,他先同左言打了一躬,稟報道:“三爺,紀大人,李大人已經到了,就在樓上桂花苑。”

紀嬋道:“辛苦老裘,歸元居這兩天老實嗎?”

裘笑見她臉上有股肅殺之意,言語又恭謹了兩分,說道:“非常老實,聽說萬管事挨了頓毒打,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京城了。”

“很好。”紀嬋點點頭,對左言說道:“左大人,樓上請。”

三人一上樓,李成明就迎了出來。

幾天不見,他又瘦了不少。

“司大人查得怎麽樣了?”剛落座,李成明便直奔主題。

紀嬋反道:“李大人查得怎麽樣了?”

李成明嘆了一聲,“紀大人,在下若有了眉目,只怕就不會火燒火燎地請你們來了。”

紀嬋聳了聳肩,原來吃飯是借口,開會才是真正目的。

左言調侃道:“看來今天這頓飯不大好吃嘛。”

李成明道:“左大人肯來指點一二,下官求之不得。”

左言拿過茶壺,給紀嬋續了茶水,說道:“指點談不上,若有想法,一定知無不言。”

李成明把卷宗拿出來,遞給紀嬋,說道:“府尹大人下了鈞令,十天內破不了案,在下就只能回家種地去了。”

紀嬋翻開卷宗,裏面除了仵作的屍格,剩下的都是這些日子的尋訪內容。

她看了幾頁,跟她和司豈做的筆錄除了語法和字跡不同,其他大同小異。

司豈也翻了翻,說道:“李大人查過幾個鄰居嗎?”

他派老鄭查過,包家的幾個鄰居出入有規律,在西市的人脈也不錯,跟蹤了三四天,沒有哪條信息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