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後果(第2/2頁)

馬秀娘就介紹郁棠和她們認識。

郁棠前世這個時候在守孝,沒有親自送馬秀娘出閣,今生倒認識了好幾個馬秀娘的閨中好友。

既然能和馬秀娘玩得好的,脾氣性情都是和馬秀娘相投的,不出所料地,和郁棠也是一見就很投緣。馬秀娘的表妹甚至責怪馬秀娘怎麽不早點把郁棠介紹給她們認識,七月半放河燈的時候她們也就能多個伴了。

郁棠前世因為母親生病,常在家裏陪伴母親,並不怎麽出來走動。今生因為重生的緣故,因緣際會搭上了裴家的關系,使得母親的病情大為好轉,又因此改變了父母前世的命運,她心情大好,比前世活潑又懂事了不少,這才能和這些小姑娘們一見面就玩得到一塊兒去的,當然怪不到馬秀娘。

馬秀娘是個喜歡維護朋友的,並不說從前的郁棠如何,只說是自己沒有想到,給表妹賠了不是,把這件事給揭了過去。

郁棠更加覺得馬秀娘好了,馬秀娘出閣,她忙前忙後,足足忙了四、五天,等到馬秀娘出閣的那天,她哭得唏哩嘩啦,比馬太太還傷心,把馬太太都弄得哭不下去了,當場就調侃陳氏道:“這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我們家的小閨女呢?我看也別跟著你回去了,就留在我們家給我做閨女好了。”

旁邊的人哄堂大笑。

郁棠覺得很是委屈,抽泣著道:“馬姐姐出了閣,就要服侍公婆、伺候姑叔了,您,您一點也不擔心嗎?”

“我有什麽好擔心的?”馬太太指了不遠處的章公子,道,“你姐夫要是敢動你姐姐一根手指頭,我立刻帶人去把她接回來。”

屋裏的女眷們再次大笑。

陳氏哭笑不得,把女兒摟在懷裏,一面拿了帕子給她擦臉,一面嗔道:“你這孩子,今天是喜事,你別看你馬伯母哭得傷心,那也是做做樣子。你倒好,真地哭了起來。”

郁棠不好意思地躲在了母親的懷裏,又引起了大家的一陣笑。

可也因為有了這個插曲,馬秀娘嫁得倒是一派喜慶,是臨安城裏少有的笑著送出門的姑娘家。

馬秀娘的婚事過後,李家那邊的事也有了結果。

先是李家的大總管和兩個流民都被判了流放三千裏。接著按照之前李家答應的,李大總管的妻兒和在李府當差的姻親都被趕出了李家。

至於說李大總管在被流放的時候,李家是否關照了送押的府役照顧他,李家趕出來的那些仆婦到底有幾個真正是李大總管的姻親,郁家就是有心也無力知道。

吳老爺也安慰郁文:“這種事李家能服軟就已經不錯了,不可能做到幹凈徹底地。”

除非李家倒了台。

郁文也明白,謝了吳老爺,並沒有在這件事上和李家多計較,和吳老爺約了一個時間,去昭明寺看李端披麻戴孝給衛小山做法事。

臨安城裏的人這才知道衛小山的死居然與李夫人有關。

大家議論紛紛,覺得李夫人雖是女流,可心腸也太狠了些,他們李家的孩子是孩子,別人家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並且都在私底下覺得,還好郁家沒有答應這門親事,不然就算是郁小姐嫁過去了,也只怕是會天天被婆婆立規矩,磋磨得不輕。

有人說起了李端的婚事:“不知道顧家的大小姐嫁過來後,她敢不敢為難顧家的大小姐?”

“這還真說不好!”有人覺得李夫人就是平生太順了,沒有一顆體諒人的心,“顧小姐出身再好有什麽用?嫁到了李家,就是李家的媳婦,還不是李家說了算。”

“怕就怕顧家大小姐也不是個好惹的。”也有人在那裏幸災樂禍,等著看李家的笑話。

林氏則是自從知道李端要披麻戴孝給衛小山做法事,就氣病了。

她頭纏著白色抹額,面色枯黃地靠在床頭,一把將李竣手中的湯藥碗推開,藥汁差點就灑在了李竣身上。林氏沖著李竣大喊大叫:“你是死人嗎?我怎麽跟你說的?你竟然就讓你阿兄去了昭明寺?他以後可是要做大官的,是要入閣拜相的,怎麽能讓你阿兄去給那個什麽也不是的泥腿子披麻戴孝?我和你爹還沒死呢!你讓你阿兄的臉以後往哪裏擱?你是不是一直就盼著這一天呢!”

李竣有苦說不出來。

他只能小心翼翼地再把湯藥端到母親面前,低聲勸道:“娘,這件事阿兄已經寫了信給阿爹,阿爹自然會拿出個主意的,您就別管了。您的身體要緊,先喝了這碗湯藥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