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2/3頁)

此時轉業的一批也全部都走了,平時熱鬧喧嘩的文工團宿舍,冷冷清清的,就連灰窄的水泥宿舍樓,看上去都耿介孤獨了。

練功房裏只有張若琪教動作的那個舞蹈隊的女兵。

她是最後走的。

謝羿琛在文工團完全成了虛職,本來打算呆到九月份滿一年再回部隊,卻突然接到通知,要出任務,兩人都沒來得及見最後一面,謝羿琛就回了首都軍區。

張若琪收拾東西回到了荔城,當兵後她的戶口掛在文工團,是集體戶口,現在她退團,戶口和档案一起退回了原籍。

戶口本在王紅梅手裏,再不想見還得見,王紅梅害怕謝羿琛在背後搗鬼,就算不情願也只得拿出戶口本,張若琪在原籍落了戶,提著档案,去學校報了名,學校那邊裴素華早就托人說好了,辦借讀,插進理科復讀班,只高考報名交錢領教材,不參加學校的課程學習。

這是張若琪自己要求的,她不想進班,陌生的環境她還得適應,而且還得重新認識人,跟人打交道,她覺得有點麻煩,所以決定自學。

做了一套去年高考的卷子,張若琪就發現這時候的高考卷子,還是挺簡單的,語文120、數學120、物理100、化學100、英語100、政治100、生物及生理衛生50,前面幾個她都知道,就生理衛生有些陌生,不過都是些日常知識,應該也不難。

而且在此刻英語師資力量極度缺乏的情況下,她的英語是一大優勢,想當年她參加高考,滿分150的卷子她得了142,可牛逼了。

從學校出來,謝羿琛說好的人就在外面等她,把她送到提前租好的房子。這是一個大院子,裏面住著五六戶人家,租在這裏的好處是安全,張若琪的屋子在最後面,就算有小摸小偷,也有前面幾戶擋著,再有就是萬一有點什麽事情,鄰裏之間還能相互照顧。戶主是一位五十來歲的老大爺,和藹慈祥,看兩人進來,笑著打招呼:“小劉,來了啊,這就是你說的租房的姑娘。”

“正是。”小劉把行李放地上:“大爺,這一年你多費心了。”

大爺早就從小劉那打聽清楚了,這姑娘租房子是為了看書明年考大學的,這會瞧著張若琪的樣貌,生得細皮嫩肉的,去廠子裏上班確實埋汰了,一看就有出息,真要是考上大學了,到時候說起來是在她這院子裏看的書,傳出去名聲也好聽啊。

再加上小劉在政府機關上班,平時有個什麽事情還用得著,大爺不敢怠慢,更何況小劉對著姑娘可算是敬重,由不得大爺不上心。

屋子裏靠墻是一張床,床旁邊打著衣櫃,老式的那種衣櫃,上面畫著喜鵲,櫃門上海鑲這鏡子,長溜溜兩面,能從頭照到腳,以後換完衣服直接能整理,挺方便的。房子正中間擺著一桌一椅,再往邊上有一張案板還有灶頭,做飯用的,大爺說冬天也不用發愁冷,他那有土爐子,到時候往地中間空地上一放,插上煙筒,熱得賊快。

小劉把行李送進屋,看了看也沒什麽缺的,又囑咐張若琪萬一有什麽事情去哪裏找她,就回去了。

張若琪把房子整個擦了一遍,把褥子鋪上,套上被套枕套碼整齊,歸置好刷牙洗漱的杯子,燒了一壺水,拿鑰匙鎖上門,去給姜煥寄信。這裏條件比不上文工團,沒有電話,她要告訴姜煥她的新地址也只能寫信。

從大院門前路過的時候,大爺沖她招手:“琪琪呀,你那鍋灶不全,晚上來我家湊合吃飯吧。”

頭一回見面,張若琪不好意思給人添麻煩,忙說:“我約了戰友一起去外面,吃完飯再回來,別給我準備了。”

“這樣啊。”大爺搖著蒲扇,也不知明沒明白:“那就明天中午吧。”

去郵局買好郵票粘在信封上,把信寄出去,張若琪在外面逛了逛,不知不覺逛到了賣水果的市場,她想著以後說不定得麻煩大院裏的人家,買了些水果分成幾份,回去一家送了一份。

張若琪花錢手比較浪,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可大院裏的人跟她不一樣,一家幾口人擠在一間屋子裏頭,生活也就勉強溫飽,水果這些可不是經常能吃的,所以嘴上說著“讓你破費了多不好意思”都高高興興地收下了。

從那以後,張若琪籠絡住了大院裏的人心,這家做了好吃的給她送點,那家好不容易做了點心喊她去嘗嘗,對她都是客客氣氣的,導致張若琪都沒親自開過灶,每天都有飯吃。

尤其是隔壁房裏一老太太,平時院裏其他人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整個大院裏經常就只有張若琪和這位老奶奶。

老太太跟兒媳婦還有孫子一起生活,早些年兒子沒了,老太太幫著給兒媳婦把孫子帶大,現如今孫子上了學好帶了,兒媳婦對老太太橫挑鼻子豎挑眼的,老太太脾氣也不好,經常跟兒媳婦對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