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第2/3頁)

她在意的不是婉貴人個人的生死,只是在意那“世道如此”。個人之力何其微薄,哪怕是帝王之尊,亦有許多無可奈何之事,唐玄宗還不是只能眼睜睜看著楊貴妃去死?若是有朝一日輪到她面對這“世道”,該如何?

畢竟,留在凡人界未必真的能一世無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焉知未來不會有更多修真界的人踏足此地,若是有朝一日,“世道”要她死,又該如何?

想想看吧,若是以天下人的性命為要挾,卓煜就算願意辜負天下人也不想辜負她,那她又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嗎?怎麽可能。

不忍心,不甘心,不可以。

就算這樣的事發生的幾率很小,但她賭不起,千萬分之一的可能落到頭上,就成了百分之百。從前無數次的教訓告訴她——永遠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旁人的善意與仁慈上,靠山山倒,靠人人跑,神佛不渡人,自己渡自己。

這是她當初踏上修真路的初衷嗎?如果不是,從現在開始是好了。

她修道,不是為了翻天覆地,攪動風雲,不是為了遨遊四海,任我逍遙,也不是為了稱霸天下,唯我獨尊。

她修道,是為了在受到不公的欺辱,有能力反抗;在遇到強權的逼迫時,能堅持自我;在重要的人受到傷害時,有力量阻止……是為了在今後的每一天,都能有尊嚴的活著。

“啪”。她聽見了糖果被咬碎的聲音。

屏障破了。

她做出了選擇。

三日後,婉貴人“病逝”。

據聞她死時,神態安詳,唇角尚且掛著解脫的笑意。而她的兩個貼身婢女在為她整理衣衫後,毅然殉了主——她們是知情者,絕不可能僥幸留下性命。

卓煜嘆息了兩聲,履行諾言,不曾牽連她家中,只當是病死了,還為她擇了封號,追封為貞嬪,陪葬帝陵。

殷渺渺聽聞後,什麽也沒有說,開始閉關修煉。

筆記中沒有記下每一層境界的評判標準,她弄不清自己究竟是築基幾層,可以確定的是,突破瓶頸後,她運行小周天時,心竅所引入體內的靈氣更充沛了,具體表現在大周天後,剩余的靈氣能凝結成更多的液態水珠。

在這過程中,殷渺渺發現了一件事,修仙是極度不科學的事,但在修行的過程中,又時常發現符合科學常識的事:

所謂引氣入體,是引空氣中氣態的靈氣進入體內。從竅到丹田的小周天,是將外界的靈氣化為己身靈氣的過程,而大周天,則是將靈氣送遍全身的大型循環,在這個過程中,血肉得到淬煉,發生了某種變化。

這簡直是和呼吸、肺循環、體循環的過程一模一樣,只是空氣變成了靈氣,血管變成了經脈,心臟變成竅,肺變成丹田。

靈氣的變化同理。煉氣階段時,靈氣在丹田是一團霧氣,等到能夠凝為液態了,就築了基,等液態的靈氣壓縮凝固成了固態,就成了金丹,至於更高一階的元嬰是個怎麽樣的變化,現階段還不清楚,說不定到時候會發現科學修仙是一家^_^

此外,她還弄清了調和陰陽究竟是怎麽一回事。

靈肉合一的刹那,卓煜的紫氣就會進入她體內,陰陽二氣相合,紫氣沉入丹田,在運行大周天時調和她極陰的體質,而丹田則分離出一股靈氣作為補償,返還到卓煜體內。

這樣一來,雖說卓煜不是修道之人,但殷渺渺修為遠高於他,於他也是大有裨益。太醫多次診脈後都說“身體康健”、“沉疴盡消”。

殷渺渺很是高興,皇帝未必是個苦差,但要當個明君卻必然勞心勞力。她不能陪伴他終老,自然是希望他能夠健康平安。

除此之外,她還有一樁心病,就是那逃脫的魅蝶。

她必須解決掉它。

只是魅蝶十分狡猾,近幾月來都無什音訊,好像躲起來了。敵不動,我不動,殷渺渺一邊勤加修煉,一邊等待著魅蝶的消息。

清明節後,總算被她等來了。

千裏之外的離州上報了一件駭人聽聞的案子:一隊行商被襲擊,十來名成年的壯丁被吸幹了血肉,陳屍路邊。

朝野為之震動,卓煜立即命人嚴加注意。沒過幾天,第二次襲擊又發生了。這次遭殃的是一個村莊,好幾戶人家被滅了門,連繈褓裏的嬰兒也不能幸免。

不過,這一次有了目擊者,說襲擊這幾戶人家的是個蝶妖,嘴巴裏會吐出長長的吸管,一伸進人的嘴裏,人就會變成幹屍。

殷渺渺非常肯定:“一定是它,它靠吃人增強實力,我不能再等了。”

卓煜不放心她涉險,可不是她,還能有誰呢?只能退而求其次,要求她帶上一隊人馬,絕不能孤身前往。

殷渺渺無奈極了,就算是武藝高超的凡人,面對魅蝶還是送死,說不定還給人當血瓶,但將心比心,她理解他的憂慮:“那麽,他們要聽我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