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第2/3頁)

“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台。精魂為草,實為靈芝,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姬。旦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

昔年宋玉與楚襄王遊於雲夢台,便說起先王曾與巫山神女有過一夜之緣。

是的,老太監說“一夜之緣”,年幼的他不解其意,而後啟蒙懂了事,方才知曉何謂“巫山雲雨”,這詞兒本來就是這麽來的。

可惜那個時候,老太監早已感上風寒去世了,自然也不會知道,很多年以後,他也遇見了神女。

如今,距離她離去,已經足足過了七十多年,可眼花耳聾的他想起當夜的事來,一切清晰如昨日,他甚至還記得她從草叢裏邁出腿來,露出一雙雲頭履,履頭是朵顫巍巍的蓮花,隨著她的步子微微顫動,栩栩如生。

那是他人生中最落魄的時日,被鄭家的人追殺,險些死在外頭。

是她救了他,一路護送他離開,是她幫他奪回了皇位,是她……殺了歸塵子和妖蝶,保下了他的江山社稷。

所以,他不吝於與她共享這萬裏江山。

這對凡人來說或許很了不得,可是在女仙眼裏算得了什麽呢?怕是她已經看過東海三次變成桑田。

她嫁給了他,與他有了一段夫妻之緣,然後,永永遠遠地離開了。

七十多年了。

他老了。

眼睛已經看不清別人的樣子,只有個模模糊糊的影子;耳朵幾乎已經全聾了,聽不到別人說的話;嘴巴裏的牙齒掉光了,只能吞咽熬得爛爛的米粥。

他是個凡人,他會老,也會死。

而死去的日子,馬上就要到了。

這一日到來的時候,他很清晰地感覺到了。

他很早就醒了過來,精神格外得好,吃了大半碗的米粥,喜得伺候的太監連連說著好話。

沒過多久,下了朝的孫子過來請安:“見過皇祖父。”

十多年前,他在夜裏夢見了她,她問他,你這麽老了,怎麽還不享清福?醒過來的時候,夢裏的內容記得清清楚楚,他便想,好罷,許是你特地托夢來囑,我聽從便是了。

過了三個月,他下詔退位,讓位於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

可惜他這個兒子年紀也大了,政務辛勞,不過五年便去世了,他又是白發人送黑發人,直至今日,他膝下尚且活著的孩子便只剩下兩三個。

好在老天尚有憐憫,他終於到了離開的這一天。

“起來吧。”他認認真真地看著自己最優秀的孫輩,這個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小家夥,現在已經長成了穩重的帝王,遂欣慰道,“你做得很好,我也可以放心了。”

年輕的皇帝很孝順:“朕還想皇祖父多教幾年,皇祖父可不要嫌棄孫兒。”

他搖了搖頭,臉上帶笑:“連你的孩子都已經滿地跑了,我還有什麽不放心的?世間的人,又有誰比我更有福氣?”

皇帝似有所感,面色微變:“皇祖父。”

“我要死了。”他說,“把大家都叫過來,我想再見他們一面。”

“……是。”皇帝低下頭,聲音已有哽咽。

不久,在京城裏的所有子孫都到了,烏壓壓地跪了一地。

他這一生,長大成人的兒女共有三十多個,十九個兒子,十五個公主,他們又替他生了許許多多的孫輩,年長的已成家立業,第四代已在繈褓,年幼的才牙牙學語,天真可愛。

“都擡起頭來,讓我好好看看你們。”

“父皇!”

“皇祖父!”

他們擡起面孔,無論真情假意,皆是眼眶微紅,涕淚難忍。

他坐在椅子上,一個個慢慢看過去,想要記住他們的臉:“很好、很好,都是好孩子。”

兒孫繞膝,盛世太平,他這一生,總算對天下、對自己有了個交代。

“皇祖父。”皇帝勉強叫了聲,“禦醫來了……”

他擺了擺手:“是時候了,不必如此,人皆有一死,我畢竟……”頓了頓,苦笑道,“我畢竟只是個凡人。”

能活過百歲,已是她昔年的饋贈。

“我如她所言,無病無痛,活到壽終。”隨著死亡將近,那些轟轟烈烈的事反而記不大清了,唯有昔年和她說過的話做過的事,逐一浮上心頭。

原來,幾十年來,念念不忘到而今。

“當年,她說盛世,我說未至,到了今天,方才不負所托。”他突然開口說起往事,不知道是說給他們聽,還是說給自己聽,“我無愧於心,就是不知道她是否修道有成,過得好不好。”

皇帝張了張口,想要說什麽,可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卓煜低下頭,撫摸著懷中的木匣,淡淡道:“我死以後,將此物與我同葬棺中。”

“是。”皇帝應下。

卓煜又道:“其余也沒什麽好說的了,紫宸宮留給你,白露宮我帶走了,今後與我同埋地下,也免得她回來時,不認得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