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第2/3頁)

說來也是失態。當時的情況下,最理智的做法是觀察環境,繼續推測九重塔的思路,但人非草木,誰有心思去看周圍發生了什麽呢。

到現在,她還無法集中精神,恍惚不已。

誰能想到《易水劍》還有第五重,有第五重就算了還要進時間的維度——這心法也太莫名其妙了,沒人知道時間的世界是什麽樣的,人真的能活下來嗎?當然最可恨的是“我有你”,把她當做燈塔?萬一她死了呢?

定天尺被毀的可能性比修士隕落可小得多了。老前輩的經驗不聽,非要自作主張……算了,也怪不得他。

她怔怔想著,心裏五味陳雜:有怨恨,有氣惱,還有一些欣喜。但最離奇的,是真實又徹底的平靜。

如至冰山幽谷,天地素白,寂靜無聲,自內心深處安靜下來。

為什麽發生了這樣的事,她不僅沒有心煩意亂,反而獲得了寧靜呢?大概是因為他說的那句話吧。

呵,原來那麽多年的悔恨與怨憎,並非來源於“難相守”的遺憾,而是在於……失去的痛苦。

她最在意的是他不愛她了。

然而,今朝峰回路轉,失而復得。

——我始終深愛著你。

她一霎釋然。

情已至此,何須朝朝暮暮?甚至他年是否能夠再見,都不再重要。哪怕這一生他們都天各一方,也心滿意足了。

殷渺渺輕輕舒了口氣,隱藏在心底深處的一些情緒,隨之煙消雲散。整個人徹底得放松下來,靜如空谷。

靈台已清凈,無須拂塵埃。

*

心海風平浪靜,意識便前所未有的敏銳。

周圍沒有一點光,是純粹的徹底的黑暗,且無聲,是極致的寂靜。詭異的是,人在安靜的情況下,會聽到自己的呼吸聲、心跳聲,但這裏什麽都沒有。

殷渺渺感覺到身體的存在,卻無法捕捉到絲毫“活著”的痕跡。

世界的盡頭,時光的終點,就是永恒的寂靜和無邊的黑暗嗎?倒也符合想象。畢竟所有的創世神話裏,世界出現之前,就是沒有光也沒有萬物的。

但離奇的地方在於,固然一片黑暗,她卻能“看得到”。

這是完全背離常識的事,卻真真切切發生了。

殷渺渺“看”了好一會兒,發現什麽異常也沒有,思忖片刻,又展開心月之網看了眼,想知道這第九重有什麽明堂。

然而,心月之網下的場景沒有任何變化,依舊是沉在湖底的視角。非要說有什麽特別的話,夜空隱約透露出了幾絲綽約的月光。

與平時的月光相比,有點道不分明的區別。

左右也無更多的線索,殷渺渺想了想,幹脆探出意識,試探著觸碰了一下。

一滴清露滴到靈台。

遼闊的天空映入眼簾,豐沃的大地蔓延無際。遙遠的山間,轟鳴陣陣,流水嘩啦啦作響,奔流不息。

荒野上,一朵花開了,平凡無奇的白色野花,小小的一朵,不好看也不醜陋,不起眼到極致。但這是人世間開的第一朵花,天地自此添了色彩。

長著羽毛和尾巴的怪獸撲騰著翅膀,從高處振翅飛下,翅膀在天際劃過優美的弧線,惹得窩藏在洞穴裏的小獸仰起頭,露出了好奇的視線。

夜幕降臨,人類圍坐在一起烤火,溫暖的火焰照耀下,有人用拗口的語言訴說著什麽。其他人跪坐在側,謙卑而虔誠地傾聽。

遠處傳來一聲龍吟,金色的身軀湧入雪白的雲層。雷雲聚集,忽然開始下雨,雨水撲通撲通掉入池塘,驚動了下面的魚兒,一串串氣泡冒了出來。

金色的鳥巢裏,彩羽瑰麗的鳳凰從枝頭躍起,高昂著頭,在霞光下美不可言。

麒麟臥在山崗上,變成了一塊石頭。林間出現了蹦蹦跳跳的兔子,湖邊飲水的小鹿,老虎巡視著領地,狼群伺機而動。

村莊、城池、宮殿、道路開始出現。

修士禦劍飛行,宗門拔地而起。有人隕落,有人飛升,喜怒哀樂同時上演,悲歡離合難以幸免。

世間多了許多東西,有的出現便消失,有的始終存在。

高山變成大海,湖泊幹涸成沙漠。

金烏東升西落,月有陰晴圓缺。

多麽美的人世間。

……

這些場景前撲後擁地出現在了殷渺渺的腦海裏,但並不是外界的灌入,而是來源於她的腦海。

她得到的是一種玄之又玄的感覺,無法用語言描述,於是大腦自發地進行了二次處理,通感出了表達這種感覺的圖像。

都是臆想,畫面不具備真實性,也沒有邏輯。而且,即便是有了相似的畫面,殷渺渺也難以表達出那種復雜的感受。

是平靜的,冷漠的,居高臨下的。

同時又是歡喜的,雀躍的,輕快的。

靈台好像被浪潮打濕的沙灘,種種癡念,無窮悲傷,皆隨潮水逝去,返歸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