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第2/2頁)

這句話十一娘聽得懂。

沒有哪個皇上喜歡大臣結黨,徐令宜的事可大可小,如果有很多很多的人都揪著不放,皇上就要考慮這其中的奧妙了。

“難道區家沒什麽動靜?”她沉吟道,“這樣好的機會,區家不可能放棄啊!如果真的放棄了……那區家可就真的不能小視了。”

“不是他們放棄了。”徐令宜淡淡地道,“是在燕京他們不能像在福建那樣如臂使指罷了。”又見十一娘情緒不高,道,“怎麽?累了?”

十一娘過了片刻才反應過來──原來他是在問自己。遂笑道:“還好。只是公主們規矩都很多,不如在永昌侯家那樣的自在。”然後把王瑯的事告訴了他,“……也不知道是好是壞?是福是禍?”

“任昆和王瑯在一起了。”徐令宜聽了很是意外,“任昆怎麽就看上了王瑯的。”

聽徐令宜這口氣,對任昆的評價比王瑯好。不過,想到王瑯和徐令寬有過節,徐令宜對他看不順眼也可以理解。

她第二天差了琥珀回弓弦胡同。一是把這件事告訴羅振興,免得羅家對十娘的誤會越結越深;二是趁機去看看五姨娘,看她情況如何。

五姨娘一切都好,六姨娘把她照顧的很好。而接到消息的羅振興卻很生氣。不顧年節當下,讓大奶奶去了一趟王家。事情掩飾不住,王家十分羞慚,姜桂夫人不僅親自登門道歉,王家還派管事送了價值千兩白銀的禮品過來。羅振興猶不解氣,大奶奶勸他:“難道還把十娘接回來不成?”一句話讓羅振興泄了氣,只能催著王家把人找回來。

這樣一件值得街頭巷尾議論的事因為有了徐令宜私生子事件,如投在湖中的小石塊,雖然泛起陣陣漪漣,卻也只是漪漣,很快就消失不見。而徐令宜的事,卻越演越烈。從德行有虧說到了私通敵國,從禦史彈劾上升到朝臣互訐。而做為風暴中心的徐家在這場危機中反應遲緩,應對無章,行事雜亂。唯一可取之處是兄弟幾個還算和睦──徐令寬為這件事和人打了幾場架。

一時間,燕京城內城外議論紛紛。

十一娘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她除了陪著太夫人去參加了幾家通家之好的家宴外,就待在自己的院子裏和冬青、濱菊給孩子們做針線。

諄哥每到下午就跑來和徐嗣誡玩,偏偏徐嗣誡寧願坐在十一娘身邊看十一娘繡字也不願意和諄哥玩。諄哥不免抱怨:“……大哥和二哥說悄悄話,讓三哥聽不讓我聽。”

十一娘見他嘟著嘴,十分委屈的模樣,看著他身邊個個態度卑謙丫鬟、婆子,再看著坐在自己身邊寧願掰手指也不願意離開一步的徐嗣誡,她笑著收了針線:“諄哥告訴我怎麽踢毽子吧?”

“真的,真的。母親跟我學踢毽子嗎?”諄哥聽了十分興奮。

十一娘點頭。怕別人看見覺得不成體統,只留綠雲和紅繡,派了個小丫鬟到門口守著,換了件小襖,跟著諄哥學踢毽子。

也不知道是沒有這天賦還是抱著帶孩子的心情不認真,十一娘學來學去總不得要領,不是把毽子踢飛了,就是把毽子踢空了。諄哥急得滿頭大汗,徐嗣誡只要跟在十一娘身邊,幹什麽都可以,笑嘻嘻地幫她拾毽子,開心得不得了。

“要不,我們來跳白索吧!”

跳白索,就是跳繩。

十一娘覺得這比踢毽子更能鍛煉身體,特別是像諄哥這種豆芽菜式的孩子,可以通過逐漸增加動作量達到健身的目的,還比較低調,不引人注目。

她說著,還滿懷希冀地望著諄哥。

諄哥立刻挺了小胸膛:“好啊,我們來跳白索吧!”

實際上他覺得跳白索很累。但母親笨拙,學不會踢鍵子,就想改玩跳白索。他總要給她幾份面子。

徐嗣誡無所謂,只要十一娘覺得好他就覺好,拍著手掌:“跳白索,跳白索。”

十一娘笑著揉了揉他的頭,讓白總管根據他們的身高弄了三條白索來,然後把廳堂的太師椅搬開,空出中間的場地,和諄哥各拿了一根白索試著跳了跳。

徐嗣誡則拿著繩子在一旁跑來跑去。

十一娘就笑著招徐嗣誡:“來,我來告訴你跳百索!”

徐嗣誡立刻笑嘻嘻地跑了過去。

十一娘讓他站在自己前面,喊著“一、二、三”,然後甩一圈繩子,停下來,再喊“一、二、三”,甩繩子。

一開始,徐嗣誡完全摸不清頭緒,打了幾次腳,漸漸摸清楚了十一娘的意圖,知道在十一娘喊到“三”的時候跳一下。又因年紀小站不穩,搖搖晃晃像個不倒翁似的,諄哥在一旁看著直笑。徐嗣誡朝諄哥望去,一個不小心踩到了十一娘的腳。十一娘始料不及,“哎呀”一聲,繩子絆在徐嗣誡的腳上,兩人一起跌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