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第2/2頁)

太夫人客氣地留方夫人午膳。方夫人沒有推辭。但午膳過後,她借口不打擾太夫人午休,起身告辭了。

十一娘送方氏母子和三夫人等人到垂花門口。

剛要折回去的時候,有小廝氣喘籲籲地跑了進來。

看見十一娘,他作揖行禮:“四夫人,小的是去韶華院給二夫人送帖子的!”

十一娘一愣。

二夫人深居簡出,不知是什麽人給二夫人下帖子。

她留心觀察了一下,發現來拜訪二夫人的竟然是高太太。

“你們這又是怎麽了?”高太太見到二夫人就笑道,“前些日子柔謹出嫁的時候都好好的,怎麽過府一趟,你嫂嫂又在家裏暗自垂淚呢?”

二夫人聽著眉頭微蹙。

她最反感項太太當著娘家的人說項家的閑話。

可沒等她開口反駁,高太太就長長地嘆了口氣:“你們啊,讓我說什麽好?一個呢,刀子嘴,豆腐心。該管的從不推辭,就是那不該管的,也一並攬在手裏穩穩當當地辦妥了,偏偏這嘴上不承認。一個呢,從小被寵壞了,說起話來沒遮沒擋的,連個彎也不會拐一下。照理說,我一個外人,不該摻和到你們的事裏去。從前,我也只是在一旁看著,背後說說你嫂嫂。可你們這次,我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先發制人!

二夫人腦海裏閃過這樣的四個字,卻不動聲色端起茶盅喝了口茶。

高太太覺得項家的這位姑奶奶也不是個好說話的。她並不在意,神色一暗,繼續道:“我不說別的,就說徐家二少爺和我們家柔訥的婚事吧!要不是你們鬧騰,又何至於到今天這樣的局面?徐家二少爺好說,畢竟是男子,可以慢慢的挑。卻把我們家柔訥給耽擱了!”

二夫人秀眉微挑。

當初是嫂嫂覺得受了輕怠,怪她自作主張管了家裏的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知道一味的拒絕。現在柔訥的婚事不順,反而歸結到了她的身上!

說著,她腦子飛快地轉了起來。

她平時和高太太沒有什麽來往。像他們這樣的關系,常都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她開口就提徐嗣諭和柔訥的婚事,難道……

想到這些,她臉色微變。

徐家又不是菜園子門,想說親就說親,不想說親就大鬧一場。

別說徐嗣諭如今中了秀才,秦氏又不在了,以後的路越走越寬,就是徐嗣諭今天依舊是白身,秦氏還活著,她也不可能再去做這些羞辱徐家的事了!

“高太太從前對我嫂嫂的事過問的少,畢竟不了解情況。”二夫人語辭犀利地道,“當初是嫂嫂覺得我提了這門親事受了羞辱,無論如何不同意。為這件事,我們家太夫人心裏不好受不說,就是四弟妹,到如今只怕還怪我行事不妥當。怎麽說著說著,我聽高太太這意思,竟然有些責怪的意思?要是讓我嫂嫂知道了,只怕連高太太也要嗔怪,覺得高太太沒有把她放在眼裏,竟然要自己的女兒嫁了這樣的一戶人家……”

高太太聽著這話越說越深,想著自己是來調和的,又不是來吵架了,立刻笑道:“姑奶奶這話說的有道理。不過,姑奶奶可能孀居太久,做什麽事都一個人,忘記了和你嫂嫂商量……”說了說當年項太太為什麽不同意。“要不然,以兩家的交情,這婚早就結了,還等到今天?”又笑道,“說起來,這兩個孩子還真有些緣分要不然,怎麽一個急著嫁的時候另一個就中了秀才呢!”

心中的猜測得到了證實,二夫人冷冷一笑,懶得和高太太多說,心不在焉地坐在那裏聽著。

高太太並不放棄,繼續在那裏長籲短嘆地道:“你嫂子那個性子,你最清楚不過。項大人這些年在任上,她為了照顧項大人,跟著東奔西跑,受了不少的苦。好不容易把幾個孩子拉扯大了,先是有亦嘉的事,後有柔訥的事,硬生生把她弄得滯頭滯腦的,連說話在別人面前都沒有底氣。你是不知道,前些日子家裏宴請,她被我表嫂說諷刺了幾句。要是平常,你嫂嫂哪裏受得了這樣的氣。可這次,卻是一言不發,帶著柔訥和亦嘉就打道回府了,回到家裏就大哭了一場。

“當時柔訥也在場。出了這樣的事,事後她卻一直安慰你大嫂。

“都說柔訥沉得重氣,人穩重。可再穩重,她也只是個十七、八歲的姑娘家,我就不相信她心裏沒有一點點難過的地方要不然,那天二少爺宴請,她為什麽無論如何也不願意出門。還是怕別人笑話!”

二夫人和自己的嫂嫂不和,卻真心的心疼這幾個侄兒侄女。

聞言不由沉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