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第2/2頁)

徐嗣諄朝著十一娘使眼色。

十一娘不動聲色,送兩個孩出門。

徐嗣諄忙道:“我想到時候請常先生吃個飯,您看行嗎?”

“行啊!”十一娘考慮到徐嗣諄不會參加科考,沒有一個能證明趙先生教得好的標準。家裏有一個先生的時候還無所謂,現在有兩位先生坐館,趙先生的人品她信得過,常先生卻沒有什麽接觸,如果兩位先生之間有了不快,受影響的還是徐嗣諄和徐嗣誡。她叮囑徐嗣諄:“趙先生是你先生,又教過你五弟。這麽多年,待你們親如子弟,你們可不能怠慢了趙先生。既然要請常先生,不如請了趙先生作陪,讓趙先生幫你們款待常先生。兩位先生也可以借此機會認識認識。”有個好的開端,總是有利些。又想到徐嗣諄馬上要正式接手家裏的庶務了,吩咐他,“你在外院,對家裏的管事也要禮遇些,他們可是你以後的幫手。”

徐嗣諄連連點頭。

待常先生正式搬進來之後,他果如十一娘囑咐的那樣,請趙先生做陪,在自己的院子設宴款待了常先生。常先生先知道兩位少爺都是趙先生啟的蒙,偏偏趙先生只是教些修身養性的東西,自然不用嚴格要求。他卻要教徐嗣誡八股文,需要嚴格地督促。有點擔心徐嗣誡怕苦,先入為主,處處拿他和趙先生比較,不聽話。現在見兩個孩子十分尊敬他,處事又溫和有禮,認為趙先教的好,心裏的大石頭落了地,也有些羞慚自己先前揣測趙先生窩在徐家騙錢的心思,待趙先生十分禮待。趙先生本是個心胸疏爽之人,還怕常先生這種把八股文當佛音倫語的人看不上他的那些詩修歌賦,既然常先生主動與他交好,他待常先生如朋友,沐休的時候常常和常先生一起出去走走,一來二去,兩人倒成了好友。

先生們的關系好了,孩子們的學習氣氛自然也就好了。

徐嗣誡一絲不苟地按照常先生的要求辛苦攻讀,徐嗣諄每天早上跟著徐令宜處理庶務,不敢有絲毫的馬虎,漸漸把重心放在了外院的事務上。他雖然上手慢,卻勝在待人溫和,願跟那些管事學。這樣的品質就是放在一般人的身上,時間長了,也討人喜。何況是他是永平侯世子,身份尊貴,意義又不一樣。那些管事待他就有幾分真心的尊敬,徐嗣諄“寬厚”的名聲也就漸漸傳了出去。

徐令宜現在求的就是一個“穩”字。徐嗣諄的表現讓他很滿意。放手讓徐嗣諄去管事。他則每天一大早和謹哥兒一起去秀木院督促謹哥兒習武,下午檢查謹哥兒的功課。只要謹哥兒能很好地完成功課,他就會帶謹哥兒到外面去轉轉,或是給謹哥兒講些他從前行軍打仗的事,有一次興起,還帶著謹哥兒按九州輿圖在家裏沙盤。

謹哥兒覺得和父親在一起非常的有趣。也不去喂鳥了,也不去溜狗了,也不和詵哥兒鬥嘴了。每天就想著快點把功課好好地完成,然後和父親一起玩,聽父親講那些讓他驚心動魄的奇聞軼事。

十一娘看到兒子的變化,不免有些擔心。檢查了他幾次功課,發現他比從前完成的還要好,速度還要快,又在下午的時候突然出現在外院,見徐令宜只是給他講故事,帶著他做山水的模型,他卻聽得神采飛揚,玩得興致勃勃,心裏不免有些感慨。男孩子大了,就更喜歡和父親在一起了。

這種感慨引起的失落感並沒有維持很長的時候。

徐嗣誡越來越喜歡到她這裏來吃飯,有時候吃了飯還會留下來和十一娘說會話,顯得特別的黏人。

十一娘想了想,就圍繞著他的功課和他談心。

原來,他上趙先生課時,做得不好趙先生會批評,做得好的時候趙先生也會大力地表揚。可現在跟著常先生,他雖然很用功,卻很少得到常先生的肯定。他不知道自己到底達到了常先生的要求沒有。

“那常先生有沒有批評你?”十一娘問他。

“沒有!”

“那不就行了!”十一娘笑道,“如果你做得不好,常先生肯定會批評你的。既然沒有批評你,就說明你還行。”

徐嗣誡一向最信十一娘,聽到這樣的話,松了口氣,又高高興興地去上常先生的課了。

眼看著幾個孩子都走上了正軌,一年中最熱的六月份到了。

徐嗣諭風塵仆仆地從樂安趕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