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等待+敬業+議論(第3/6頁)

“慈父配孝子,混蛋父親配逆子,實在是令人舒心。”

現在王氏蕭氏、李恪、李賢和一些婦人、李淵的子孫和李唐宗室都在閻君殿前鳴冤叫屈,不停的求閻君誅殺武氏,但是閻君做不到,也不能做。哪年沒有成百上千人跑來要求閻君殺掉人間的奸妃奸臣?卻很少有人歸罪於皇帝。

現在也有李淵的大批妃子、李世民的妃子們聚在一起,要求和皇帝團圓,她們不想也不願意放棄妃子的身份,願意放棄的那些姑娘早就悄悄離開。雖然令人煩躁無奈,但加在黑名單裏禁止靠近閻君殿就好了,自古以來這些事不少,再過幾十年她們就都想開了。

避開這些人泡在山中的天池,與天地一色,近看湖中鋪滿寶石,遠看湖邊與天際相連,好像順著那兒就能遊到天上去。熱乎乎的水,令人忘卻自己的身體,覺得很舒服。

劉邦在儀鳳二年(677)了卻了所有的勞役之後,就在青石山中混日子,修行是不可能修行噠,保持內心的空靈平靜、看淡權力和一切也不太可能。住在青石山中既方便夥計們來送信見面——比帝鎮方便多了,又可以免去勞役和賦稅,雖然有點饞,但時不時的下山進城,吃一頓管一個月。

張春華行色匆匆的來見他,與他密談了一會,拿了一張去賭場拿錢用的紙條走了。

王靜煙上山帶了肉餡點心來看丈夫,路遇張春華,驚訝,在深山中找到劉邦隱居之所,看他正在啃雞腿,越發覺得驚訝。青石山中人都知道他沒有什麽修行,這地方也算是崎嶇隱蔽,誰會來給他進獻美味?“方才有人來拜你?”

“嗯。”

“是張春華吧?司馬懿的妻子,難道她也……”也因為丈夫靠不住,想要改嫁給你?難道她覺得你可靠?不應該啊,在鎮外有很多良人,何必非你莫屬?

“別瞎想,她來跟我要錢。”

王靜煙:“你養她?我要像陰間其他人一樣,不允許丈夫納妾嗎那樣好像很痛快。

“我讓她做些事,自然要給她錢。讓她雇人幫忙,又讓她花錢買絲綢棉布抵消勞役。”

王靜煙柔聲問:“你雇她做什麽?她時常來見你,我怎麽從來不知道?”

“這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事,我現在無人可用,勉強用一用罷了。”雪中送炭的得是多年老友故交,那些錦上添花的也需要有一定勢力才肯來投。現在勉強能用的算上張春華才十三個人,好可憐喏,我那些優秀的老鄉們啊。

……

“李顯急的和隋煬帝一樣。”李淵問李治:“難道你沒教過他要徐徐圖之?”

為什麽急切的提拔老丈人?當然不是因為愛皇後愛老丈人。誰都知道,是為了在朝堂中安插自己人,群臣和太後最熟識、想拉攏誰都來不及,只有自己老丈人支持自己。

李淵的女兒常樂公主和趙瑰的女兒是李顯的原配妻子,被武氏廢黜,並關在監牢裏餓死。後來常樂公主夫妻支持越王李貞謀反,夫妻二人最終自殺身亡。

武氏把兒媳婦殺了就忘了,娶了個新的,就當沒這回事。李顯可沒忘,他做的事非常正確,只是他忘記了一點,他不該在羽翼未豐時就挑釁,也不該因皇帝的虛名而忘記了太後的權柄。

李顯當時沒敢發作,十年後繼位做了皇帝,難道敢忘發妻神秘失蹤的事件?無論感情深厚與否,恐懼是極深的。可是他太急,做的太快,授人以口實,武氏也發現這個兒子並不乖巧老實,抓住一招之錯就廢了。

李治嘆息:“他已經忍了十年。”其實我也忘了這事,但是我不說。

李世民之前聽說過這件事,只是也忍了下來,不提:“你呢?你是皇帝,怎麽能容武氏逞兇?”武氏改常樂公主姓氏為虺氏。

這婆娘倒是很愛給人改姓。難道她以為姓氏很重要?

李弘只能尷尬的站在旁邊。子女不能言父母過失,他心裏難過,也只好默默垂淚。他既然不能怪父親縱容母親,也不能怪母親行為不當,只能默默的責備自己為什麽死得早,如果我不死,我當了皇帝,又怎麽會惹怒母親做這種事呢?太後與皇帝本是一體,母子之間骨肉相連,不該為了權力疏遠。就算覺得太後秉政不和法度,也應該好言勸諫。

李治扶額:“我病的太重了。”纏綿病榻多年,什麽都不知道。

李世民:“呵呵。”你連人們不敢議論的李義府作惡都知道的一清二楚,還在這兒裝腔作勢。

李淵:“呵呵。”你爹當初解釋他怎麽沒發現你和武氏眉來眼去也是說病的太重,哪來的病?我怎麽就沒病?嘖,報應。

如今李世民和李治父子二人已經統一口徑,就說是李世民曾經說過把武媚娘賜給他,但是病著病著就忘了。雖然生前沒有發詔,死後倒是偷偷的寫了一封,埋在土裏做舊,等著武氏下來再被人嘲笑時拿出來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