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武經七書(第2/4頁)

說來說去,難逃《新唐書》這一件事。

呂雉道:“張昭遠如今正在批駁新唐書呢。”那是舊唐書作者。

舊唐書編撰與五代後晉石敬瑭時期,有些事的歷史資料的不全,新編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改動太大。

“當時藩鎮謀逆,皇帝不過三代,哈。”武媚娘嫣然一笑:“我以前只聽說富不過三代,這時候皇帝也不過三代,真是混亂。石敬瑭本就是賣國逆賊,他讓人寫史書,必然夾雜私心。《藩鎮傳》,《忠義傳》的確應該改。

至於別的嘛,尤其是皇帝本紀部分,呵,該下拔舌地獄。我可是頭一次知道,原來妙兒是被我捂死的。”

任何國家出品的書籍都有其政治意義,有些是為了擡高道德水準,教化萬民。石敬瑭時期不一樣,他沒給出標準,張紹遠其人和馮道一樣歷侍數朝代,為人很謹慎。自己把審核標準壓的更低,唯恐犯了忌諱,道德規範很重要,活著同樣很重要。不知道什麽是關鍵詞,那就全是關鍵詞。也不知道皇帝對遼國的態度,石敬瑭靠的是契丹人的援助建國,那就對唐朝的契丹人少寫,寫的含糊。但突厥已經滅了,可以吹一波太宗高宗的雄風。

長孫皇後都無奈搖頭,她也被做了一點點改動,寫的有點古板無趣。不過舊唐書寫的就有點木訥,其實我幽默風趣還很瀟灑。更慘的太宗,丈夫現在被新修的史書氣的離家出走,去找友人痛心疾首去了。書裏不僅寫他想要立弟媳楊氏為皇後,還寫唐高宗打高句麗失敗後悔。新唐書·本紀·卷二·贊曰:……至其牽於多愛,復立浮圖,好大喜功,勤兵於遠,此中材庸主之所常為。

沒錯,這話說的是唐太宗。

唐太宗只想提刀斬了歐陽修。“別的女人那配做皇後!”我就是隨便試試!

每個皇帝拿到書之後都看自己的本紀,基本上個個憤怒,集體批改。

呂雉沉吟再三,事不關己,表現出一點心疼:“唐太宗文韜武略,諸帝之中名列第一。則天皇後”

武曌自己淡定的說:“劣跡斑斑唄,我做過不少不太合適的事,他們都不提,硬是編了一個故事。嘖,古往今來的夭折的皇子公主有多少,難道都是後妃爭寵所殺?”淡定的喝酒。

長孫皇後也想說著這事:“若說你矯詔,恐怕觸及金匱之盟。

要說你擅殺宗室,趙德昭趙德芳就在不久前死的蹊蹺,人皆知其冤。

要說你誣陷人謀反,趙廷美也在房山。

要說你與突厥建立盟約,連趙光義、趙恒和滿朝文武都在內,一個都跑不了。

要說你讓土地給突厥,文人們怎麽復原戰國風貌?”

這些事都不能說,不敢使勁編排,就剩酷吏一項惡劣行為,只有一項罪行哪裏夠呢,必須得擴充點內容進去。沒有真像和證據,就編一個。

武曌知道修史書時,皇帝的態度最重要,但真沒發現他們要避諱的事這麽多。笑的倒進她懷裏:“難道趙光義是我後人嗎?”

長孫無病順手掐她的腰。

呂雉看她們如此親昵,深感詭異:“戰國風貌作何解釋?”

“杜牧的《阿房宮賦》說的是阿房宮?蘇洵寫的那《六國論》,難道說的真是六國嗎?”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六國論一寫出來就在陰間風靡開來。

由兇兇閻君指定到太學課本之中,劉秀認為他在炫耀,嬴政:對。

三名美人相視一笑,舉杯共飲。文人想說又不敢直說,就只能借古喻今。如果宋遼兩國號為兄弟,關系和睦,蘇洵要是明著寫‘遼國是喂不飽的狼,給錢不能解決問題,皇帝和滿朝文武都是目光短視’,容易被人以破壞兄弟關系的名義給制裁了。但他這麽寫就沒事,宋國知道他在說遼國,遼國看了覺得說得對還挺吉利的。

“也不知道哪一部分是宋祁編的,那些是歐陽修寫的,歐陽修的文筆不錯,可惜私心太重。”

“自古以來修史的人,誰私心不重?司馬遷把阿政都寫成怎麽樣了?”

“這倒是。”所謂的千秋評判,大多是史家筆墨,可以給人定性,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形象,這權力其實不小。

喝著酒一頓閑扯,從武後一個人有本紀和列傳開始閑聊,說道歐陽修若在武周朝,不知是效忠還是歸隱。

武曌自從經過五代十國之後,認為大臣們比起尊嚴更在意生存需求,當然了人都是這樣。

三人各有各的信息來源,但呂雉的來源是官方:“宋祁此人性格懶散。”

“主編?”

“對,編修了七年,未見成果,趙禎派人去催促,他說秋天出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