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佛與道(第2/2頁)

這呂瓊英,也是聰明的姑娘,聽了陌天歌的話,猜測這位前輩大概不是雲中人,便仔細地從雲中的地域開始講起,再慢慢講到門派之類。

陌天歌只是靜靜地聽著。

雲中地大,四通八達,國家亦多,不過,大國卻只有三個,東棠國、南周國、北麟國,這三國占據了雲中大部分的土地。與天極不同的是,這三國背後都是有修仙門派扶持的,東棠國和南周國是正道的地盤,而北麟國則是魔道的地盤。

平日裏,這三國倒也相安無事,畢竟雲中根本沒有正魔不兩立的觀念,不管是正道還是魔道,都以獨善其身為處世原則,除非出了利益糾紛,才會相鬥。

東棠國主要是修道者居多,也是三大國中最大的一國,中小門派數之不盡,稱得上大門派的共有五個:九彥宗、丹霞宗、靜虛門、普法門、五行谷。

這五大門派中,九彥宗最是勢大,據說,其創派祖師門下,有九名弟子,這九名弟子十分出眾,共同建立了門派,尊他們的師尊為創派祖師,因而稱九彥宗。

丹霞宗原本僅次於九彥宗,也是大派,不過近些年來已經衰落了,在五派之中,只比五行谷強些。

靜虛門和普法門,勢力相當,其中靜虛門因創派祖師是個女子,女弟子居多。

另外那五行谷,卻是個主修陣法的門派,據傳門中弟子陣法造詣皆是不俗,但這種注重偏門的門派一向不怎麽鼎盛,所以五行谷是五大門派最勢弱的一個。不過,雖是如此,其他門派卻一點也不敢相欺,畢竟各派山門的最大屏障,都是護山大陣,如果得罪了五行谷,相鬥之時,可就麻煩了。

南周國則是儒修把持朝政,佛修掌控國教。南周國的平民,大多數信佛,到處都是佛寺,香火鼎盛。而儒修則控制著國家大權,以書院教化臣民。因為儒修與佛修所求不同,教義又有相通,因此二者甚是和諧。

陌天歌對此十分好奇,她雖知道別處有佛修這回事,可從未在天極見過,此時免不了多打聽了幾句。可惜這呂瓊英從未外出遊歷過,南極島又遠離大陸,對於佛修門派,她也不甚了了。

不過,呂瓊英再不清楚,佛修卻是雲中常見的,也知道個大概。

所謂佛者,悟也,據傳是上古時期傳下來的一個教派。他們注重因果,嚴格律己,認為一切惡念由心而生,斷卻人欲,苦修成佛。

這讓陌天歌覺得有些古怪。所謂因果,她自然是懂的,修道者的道經中,亦有這樣的內容,只是沒有修佛者這般慎重。

修佛者的修行之道,無非三句話: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所謂諸行無常,是指世間一切皆無常;諸法無我,要佛修放下心中執念,覓得真我;涅槃寂靜,便是佛修最後追求的歸宿,不生不滅,以證永生。

陌天歌心中慢慢體悟,深覺所謂佛修,其實與他們道修也有相通之處。比如因果,比如世事無常,比如摒棄執念。但另一方面,佛修的教義又與他們修道者大不相同。

道經上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也就是說,天地無所謂仁與不仁,萬物自生自滅,自有緣法。故此,天極的修道者從來沒有所謂仁的概念,修仙是一條布滿荊棘的路,他們要修得真仙,便要殺出一條血路。與魔道殺,與妖獸殺,甚至與同類殺。聽呂瓊英的說法,雲中的修道者,與天極並無不同。

但佛修卻不是如此,他們修心修己,很少妄動殺念,除非萬不得已,才會以殺止殺。

所以在雲中,結丹以上修士,佛修者少有困於心境的,他們晉階結丹、元嬰一向比修道者更容易。但他們的缺點卻是修煉速度太慢,如果說修道者百個煉氣修士可以出一個築基修士,他們卻要數百個才能出一個。

陌天歌聽了這些,陷入了沉思,她覺得自己好像抓到了什麽關鍵點。

不管是修道者還是修佛者,其教義中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但修佛者要少一些,至少能自圓其說,可是修道者在某些地方簡直完全說不通。

修仙修心,這是他們這些修道者從踏上仙路就知道的事情,可為什麽又如同妖獸一般,充滿血淋淋的拼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