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仙緣(第2/4頁)

這也就造成了府裏沒有一個人知曉蕭函的‘奇遇’。

就是蕭函在這裏平安順遂待了十幾年,也才發現這不是個普通的古代世界。

蕭函本來還沒想好這一世的人生規劃,是接手醫館做個大夫,還是謀個萬貫家財當富貴閑人,抑或是像徐霞客那樣遊歷天下,覽遍湖光山色萬千風光。但在知道這個世界真的有神仙妖魔鬼怪之後,立刻把那些拋之腦後了。

怎麽選,再簡單不過。

只是靜下心來,蕭函卻發現沒有那麽容易,她曾經習過的修真功法也只是凝練出一些靈氣來罷了,仿佛有層無形的薄膜始終無法突破。

蕭函猜測這個世界的天道許是設下了某種法則桎梏,仙凡之間存在壁壘,且門檻極高,即便想要求仙問道,也難入法門。

仙蹤飄渺,蓬萊難尋,就連山野妖魔鬼怪的故事也少有真實記載披露,也自然沒有人相信這些。

但風過留聲,雁過留痕,這世間必然還是存在一些痕跡的。

蕭函思索時,丫鬟蕓兒還說著外面的趣聞,“……那裏有十裏荷塘,這時節開的正好,許多姑娘劃著小船去采蓮蓬,小姐要不也去看看。”

看著她也才十六七歲正活潑的年紀,蕭函笑了笑,“你要是喜歡,便去玩吧,我準你幾日假。”

回來時蕓兒同蕭函說起外面十裏荷花的盛景,還帶回一籃子蓮蓬菱角,廚房還用做了點心甜湯。

江南的確是適合養老的富貴閑適之地,煙柳畫橋,風簾翠幕,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這些可不是隨隨便便誇的。

蕭函過往也沒少看過,但蕓兒只覺得她家小姐這些年對修仙問道的事越發入迷,那些外頭千金小姐參加的詩會遊園,是一個也不曾去過。

說來也奇怪,小姐癡迷修煉,但夫人與其他官宦士紳家的夫人家眷去寺廟道觀上香祈福舉辦什麽法事佛會的,小姐去過一兩回就不再去了。

那是因為那不過是世俗收取信徒錢財的寺廟道觀,既沒有真佛,也沒有道法。

………………

永江府繁華,富貴人家多如過江之鯽,作為數不多又常見的精神娛樂,戲曲這行業也就競爭十分激烈了,有官辦的也有民辦的,各種流派曲藝項目,紅火的戲班子沒有十幾二十個,也有七八個。

豐翠坊是永江府的一個老戲班子了,但不算排在前列,隨著年歲青黃不接捧不出名角來也就越發沒落了。

但近日卻異軍突起,場場爆滿,在永江府風靡一時。

聽聞是他們家的班主得了新的戲本子,還不是俗套的才子佳人,王侯將相,而是新意十足的神仙志怪之說。

在蕓兒將這事說與自家小姐聽的時候,就知道她肯定會感興趣,可這外頭傳遍了,就算瞞也瞞不住。

江南風氣縱然較其他地方開放些,但像賀家小姐這樣未出閣就明目張膽帶著個丫鬟逛戲園子的實在少見,賀老爺和夫人大概也是覺得反正也管不住,也就任她恣意了。

好在沒有直接坐在大堂,還是挑了個樓上的雅間,蕓兒給了跑堂的小丫頭一塊銀角,讓端上等的茶水和點心瓜果來。

即便這樣,也引來了不少注意。

“那就是賀家的姑娘吧。”隔著簾幕,只隱約能瞧見身影。

說起這賀家千金,永江府不知多少女子羨慕得扯壞了帕子,生得美貌不說,還能有這樣一門頂好金貴的婚事。但這人果然也難有十全十美的,賀家姑娘樣樣都好,偏生心眼是個癡傻的,沉迷什麽修仙問道,還四處搜羅山野精怪,妖魔鬼怪的事跡,各種各樣的古籍孤本,花的銀錢不在少數。實在是特立獨行,不同尋常。

於是就有人問了,“這樣的女子,那高門大戶怎麽會許婚?”

知曉一些風聲的人回道,“聽說這婚事是京城裏的老國公定下的,哪怕老國公去世,後人又怎麽敢違背遺願,退了這婚事。”

“連知府大人都對賀家寬待幾分,還不是因為看在國公府的面子上。”

說這話的人不免帶些酸氣,論家世門第,哪怕賀家是從京城來的,放在江南也不過平平,但光憑這門婚事就與他們不同了。這也是為什麽賀家夫婦怎麽也不願意舍了這門婚事的緣由。

在這個時代士農工商,再往上的高門勛貴,甚至皇家,想要跨越階級何其難。男子可以寒窗苦讀科舉取士,參軍從戎建功立業。女子則更多只有嫁人這一路了。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台上唱腔婉轉,一生一旦兩個伶人水袖翻飛,粉墨重彩,眉目生情。這開場的還不是那新戲,還是簡單的才子佳人一波三折最後合家團圓的戲碼,就這樣看入迷的人還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