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2/4頁)

葉夫人笑盈盈地看著她,雖說的是問句,可她已經心知肚明,“你下回離開時,記得與娘說一聲,宮中不是家裏,今日人來人往,也不知誰會有其他心思,你得多小心些。”

葉明蓁乖順地低頭應是。

她聽話地坐在葉夫人身邊,哪裏也不去了,只是手總是無意識地去撫摸腰間玉佩,這玉佩應當是被人時常把玩,邊角處已經被磨的十分圓潤。只一想到這曾是太子的貼身之物,葉明蓁又如燙手一般飛快縮了回來。

好在眾人期待之下,太後娘娘終於來了。

太後頭發已經半白,可精神卻很好,保養得當,面膚光滑,她扶著豫王的手走進來,一路與豫王有說有笑,看上去是個和善的老人家,直到見了皇帝皇後,面色這才冷淡了下來。

葉明蓁與眾人一道起身行禮,坐下時,忍不住擡頭多看了一眼。

太子站在皇帝身邊,神色也一樣冷淡,與豫王湊上前滿臉笑意的模樣截然不同。葉明蓁視線一落,在他腰間香囊上停留片刻,又飛快收回了視線。

在進宮之前,她已經聽葉夫人說過太後娘娘與皇帝他們的關系,知道二人關系並不親近,但不曾想差到這種地步,連表面關系也不做了。

也是,說起來,在太後眼中,皇帝還是她的殺子仇人呢。

葉明蓁心中嘆息一聲,與葉夫人一道坐下,旁邊有夫人湊過來攀談,她便打起精神,與葉夫人一起應付。

太後坐下後,面上的慈愛還未收起,對著豫王道:“豫王有心了,哀家在外時,只有豫王時不時寄信過來,今日哀家一回來,便見豫王站在宮門等著,果然是豫王最貼心不過。”

“皇祖母過獎了,這都是孫兒該做的。”

太後笑著誇了幾句,話鋒一轉,問:“聽說太子妃的位置已經定下人選了?”

“是。”皇帝附和道:“是定國公的女兒。”

“定國公的女兒……”太後面色更加冷淡:“葉家的姑娘找回來了,此事哀家也聽說了。”

定國公的女兒失蹤那日,昭王兵敗,就地伏誅。

“此事為何不與哀家說一聲?”太後說:“太子妃這位置耽誤了這麽多年,哀家卻是一點消息也沒得到,倒是將哀家當做外人了。”

“孫兒不敢。只是怕打擾了皇祖母的清幽,只想等大婚之日時,再請皇祖母回來。”

“大婚之日?”太後語氣冷冷的:“太子這意思,哀家是連替你相看一眼的機會都沒了?”

“父皇母後都已相看過,也不必麻煩皇祖母。”齊承煊神色也不見熱切:“太子妃是孫兒一眼相中,在孫兒看來,太子妃樣樣都好,挑不出錯,比任何人都好。”

非但是皇後,太後從前也對太子妃的位置動過念頭,她想要將陳家的女兒扶上太子妃之位,可被齊承煊當場拒絕,半點也不給她留情面,險些將太後氣病倒。

這太子妃之位空了這麽久,忽然冒出一個人,還樣樣都好?

定國公?依太後看來,與其說是太子妃樣樣都好,還不如說是拉攏定國公府。

她冷笑不已,“那哀家倒是想見識見識,太子口中樣樣都好的太子妃究竟是什麽樣。”

齊承煊面不改色地道:“皇祖母會有機會的。”

太後:“……”

皇後在旁邊悄悄吸了一口氣。

因為太子妃的緣故,二人從前就鬧得不好看,太後以長輩身份壓人,可太子也是個容易低頭的性子,這些年來,太後住在宮外,何嘗不是被太子氣到的緣故。

當年是太子年輕氣盛,沉不住氣,這些年來,太子的性情沉穩了不少,可今日卻又這般言辭尖銳,不肯低頭。

皇帝笑呵呵地打圓場:“母後這次回來,是打算待多久?”

“哀家這次回來,也就不走了。”太後轉頭看向豫王,面上又和善不少:“豫王先前寫信過來,說是已經有了心悅的姑娘,哀家這次回來,便是要看到二人大婚,聽說是長寧侯府的姑娘,哀家原先也聽說過,聽說顧家的姑娘是京城之中頂頂出色的。”

皇後面上遲疑了片刻。

太後離京多年,對京城之中發生的事情可不一定清楚,長寧侯府先後有兩個姑娘,太後可分得清?

只聽太後說:“哀家從前也見過顧家的姑娘,雖是只有一面,但記著也的確是一個秀外慧中的好孩子,那時年紀小,遇事也不慌張,京城適齡的姑娘裏,也未見過比她更加出色的。”

皇後:“……”

齊承煊面色微松,難得地點頭:“她的確是京城裏最好的。”

太後說到一半,聽他附和,難得地噎了一下,目光古怪地看了他一眼。平時可沒見過太子這樣順著她的意思說話。

再說,這是豫王妃,關太子什麽事?

豫王神色也有些尷尬,懊惱自己怎麽忘記與太後說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