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第2/4頁)

顧思凝又問:“如今還有哪些鋪子想要登在金報上?”

丫鬟便忙說了幾個。

這些鋪子開的價錢也不高,顧思凝有些不滿,可想想如今金報的名氣還不大,吸引不來人也是情有可原,她便勉強應了下來。

可林記食鋪的影響卻不是這樣輕易便能消去的。

京報百姓們對這些事情最是憤憤不平,知道林記的可惡之後,因為自己也是被害過的一員,便也關注著案情的進展。好在此案處決的十分快,知道林記食鋪關了門,老板也被狠狠處罰了以後,百姓們這才心滿意足。而這時,新一期的金報又發行了。

林記的余波還未過去,有好事者便又買來金報,看看上面的鋪子究竟是好是壞。

但這回,金報上宣傳的鋪子並不曾有任何問題,百姓們好奇之後,才哄然而散。

還沒過去幾日,便有人在官府門前擊鼓鳴冤,狀告金報。

百姓們才剛放下的好奇一下子又被提了起來,一下子湧到了官府門口。

金報後面站著的是豫王,尋常百姓哪裏敢與豫王硬碰硬,可今日來狀告金報的人卻是底氣十足。當眾人湧到官府門口後,才發覺,連瑞王也在場!

先前瑞王抓陳家人的時候得了不少百姓的好感,當即便有人問:“瑞王殿下為何在此處?

“本王自然是給百姓撐腰的!”瑞王昂起下巴,拍了拍身邊的少年——就是此次要狀告金報的人。“本王向來熱心腸,聽說了這等不平事,自然是要為百姓出頭了!”

這次還不是聽了誰的吩咐,是他自己要來的。

知道金報之後,瑞王心裏頭也不痛快,在他心中,還將京報當成了自己的分內之事。可他也不能多做什麽,便只能虎視眈眈地盯著金報的錯處。前頭林記食鋪給了他靈感,凡是金報上刊登過的內容,他都讓人去查了一遍。

對面可是豫王,他也不敢貿然行動,特地去請示了太子的意見。也幸好,當真讓他查出了一點問題來。

問題就出在這少年身上。

直到金報的掌櫃匆匆趕來,眾人才聽到了前因後果。

原先,在金報先前記載的坊間逸聞之中,說了關於少年的家事。坊間逸聞說的從來都是民間的不平事,眾人聽過許多,也習以為常,時不時便要因為上面的內容義憤填膺一回。金報也學了過去,可卻並未做到公正。

照少年說,就在去年,他爹因為變故去世,只剩下孤兒寡母相依為命,可家中的祖母與叔伯卻對他們十分無情,非但要占走他爹生前費了諸多辛苦掙來的宅子,還要強行將他的寡母嫁給一個好酒好賭的老鰥夫,只因老鰥夫出了十兩銀子,更甚是,還將爹事先為他交了的束脩拿回來,不準他去學堂讀書,卻又將這個機會強讓給了叔伯家的弟弟,種種行徑,論說起來,三言兩語也說不完,卻聽得路人憤憤不平。

但這些事情,到了金報上,卻是他的叔伯祖母占了理,反倒是他成了不聽長輩話,辜負他們苦心的不孝兒孫。金報上的文章誤導了一些不明真相的路人,跑到他的家中對他指指點點,金報的影響力不大,跑來的人也不多,可少年也忍受不了,便特地到官府來告狀。

至於瑞王,那是意外之喜。

等少年說完前因後果,瑞王便已經高高挺起胸膛,義憤填膺地道:“這天底下有這等不公平的事情,本王如何能看著不管,定然是要還你一個公道,讓那金報對你道歉!”

圍觀的百姓群情激昂,紛紛振臂應和。

“啪”地一下,驚堂木一敲,案子便開堂了!

……

葉明蓁待在府中,也聽下人說了此事。

林記食鋪是她揭發,可金報上寫的真假她是當真不知道,聽人轉述時也興致勃勃。

有瑞王在場,官府也不敢怠慢此事,豫王與豫王妃當然不能來,便將京報的掌櫃請了過來,代表著金報。而後又派觀察去少年老家打聽,同村的村民也都知道他家發生的事情,甚至學堂那邊也點頭表示確有其事。

為了防止出現紕漏,連那個老鰥夫都請了過來。

金報那邊也連忙請了一個狀師,為自己辯駁。

在京城百姓的親眼見證之下,少年的叔伯與祖母跪地認了少年的話。原來,金報也讓人去搜集坊間逸聞,寫出內容的人與少年的叔伯並不相識,只是在喝酒時,聽鄰桌說了幾句,覺得可以放進逸聞之中,便特地問了前因後果。話從少年叔叔口中說出來,自然是添油加醋,給自己說盡了好處。而金報的人也並未確認,回頭便將此事寫成文章,交上去後,也刊登了出來。

圍觀者紛紛稱奇。

京報發行了那麽多期,可從未出過紕漏,百姓們都為上面的不平事出過好幾回的頭了,可從未有過哪個是被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