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第2/3頁)

不過這話好懸沒讓玉玳知道,要不然真得給康熙爺磕一個。自家爺們當不成皇帝事小,這還沒當上皇帝就自己把自己作了個半瘋才是事大。

“皇阿瑪說得是,兒子領訓。”能讓康熙說這樣的話,胤祐心裏也高興。他就怕這回自己鬧一場,讓皇阿瑪覺得是玉玳蒙了自己的心,才讓自己這般行事。

“行了沒幾天就中秋了,既然你們倆都在,說說理藩院那邊你們怎麽看。”康熙沒忘了正事,朝拜的日子已經定下了,在這之前康熙也不想三三兩兩的見蒙古來的那些人。可到底是中秋節,總不能把人扔在理藩院就不管吧。

“兒子以為,中秋家宴蒙古各部來人是絕不能來的。家宴上莫不說貴母妃和各宮母妃們和妹妹們都在,就是兄弟們府上女眷孩子這麽多,也不大合適。”胤祐早就把這事想過了,“但他們不管怎麽說也是那麽大老遠過來的,不若白天臣工們進諫祝節的時候,單辟一列出來讓他們進宮磕個頭,倒也不算失禮。”

“嗯,兒子覺得七哥說得有道理。”胤祐說完瞧了瞧胤禟,這事之前兩人商量過,他也不怵頭,“等下午出了宮,兒子讓人在理藩院擺上酒席好生招待便是。每年城裏都有花燈會,到時候讓九門提督多派些人去街面上巡查,他們就是出門逛一逛也不怕出什麽岔子。”

康熙的確不想把人都弄到家宴上來,現在兩個兒子說的辦法倒是可行。“那行,就按你們說的辦,到時候你們兩個多盯著些。”

說完了正事康熙也沒有留兒子吃飯的習慣,胤祐和胤禟便老老實實出來了。從宮裏出來,胤祐自是往好幾天沒去的理藩院走,胤禟卻擺擺手跟胤祐告了假。昨兒晚上喝了兩頓大酒,今兒能強撐著一路進宮再出來都沒丟人,那都是自己運氣好。

現在宿醉過後的頭疼,讓胤禟只想回去躺著,胤祐看著他青白的臉色點點頭,很爽快的就把人放回去了。

胤祐一到理藩院門口,門房裏的差吏立馬就迎出來,萬歲爺火氣消了七貝勒重回理藩院的信兒,早就有人傳出來了。“七爺,您可好幾天沒來了,這幾天又來了不少蒙古人,冊子都給您編好了就在屋裏放著,您看您是?”

胤祐的習慣是進了衙門先跟下邊的主事碰個頭,今兒去宮裏耽擱晚了,便不見了吧。“你找個人先去胡同口買點豆汁兒回來,炸圈拿兩個,要是有炸盒兒也帶兩個。”胤祐進宮太早根本沒來得及吃早飯,剛剛又懶得下馬,這會兒是真餓了。

“買完了再去趟貝勒府,讓羅衍收拾收拾趕緊過來。”胤祐一邊囑咐一邊往裏走,突然又想起什麽似的站住腳,“再告訴福晉今兒不用準備中午飯了,就說爺在外邊湊合湊合。”老爺子說得輕松,一竿子就把中秋節理藩院這一攤扔給自己了,可真到了那天多少事要安排,還是要找老四老五商量商量。

胤祐一件事緊著一件事的吩咐下去,下邊的奴才也跟著忙活起來。胤祐慢慢往屋裏走,幾天不來總感覺又不一樣了些。這幾天來人多,出出進進的難免把院裏的花草都踩蔫了。

老九慣是個不在意這些的,胤祐看了卻覺得不舒服,剛一進屋又趕緊找了人來,讓人去找花匠把院裏該換的換下,該補上的補上。專門伺候胤祐的主事笑著一一應下,這理藩院說到底啊,還真離不了這七貝勒爺。

胤祐這邊忙得風風火火,另一邊胤禟回家倒頭就睡,可才剛剛睡著沒多久,董鄂氏便風風火火的把人從床上給薅起來。這麽突然被吵醒,胤禟恍恍惚惚只覺得天旋地轉的頭暈,這要不是董鄂氏,換了哪個奴才妾室,胤禟都能一腳踹死。

“爺,別睡啦,宮裏傳聖旨來了!”要說董鄂氏也不容易,董鄂氏的阿瑪官拜一品,也算是這麽多年聖寵不倦。跟胤禟的這門親事說來還是宜妃從中撮合才成的。

可誰知道這位爺是個面上光,瞧著漂亮又聰明,可就是腦子不開竅,一直跟在老八後頭看著是哥哥弟弟親親熱熱,其實什麽好處都沒撈著。現在好不容易醒過神來了,董鄂氏能不激動嗎。

來傳聖旨的太監面上帶著笑,一路客客氣氣的,董鄂氏問都不用問就知道肯定是有好事兒,這不趕緊就到後邊找人來了。

聽說是來了聖旨,胤禟自然也不敢耽擱,讓董鄂氏伺候著穿戴好衣裳,便趕緊往前邊去。等到見著聖旨跪下之後,才後知後覺的想,爺這才剛從宮裏出來,有什麽事老爺子不能當面說啊,這不是遛兒子玩呢嗎。

但甭管是不是遛兒子吧,聖旨裏的內容的確是叫人高興的事兒。“九貝子爺,您趕緊謝恩吧。”聖旨裏的意思大概就是說胤禟這回辦事得力,賞個貝子給他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