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大買賣(中)

可實際上,交通網絡能夠起到的作用,何止是軍事上的便利。

想要修成遍布天下的交通網絡,必然需要大批的人力吧?

要是在平時,動用數以十萬計的民夫勞役,李世民少不得跟始皇帝一樣,被打上橫征暴斂的暴君標簽。

可要是在大荒之年,民不聊生的時節呢?

將那些食不果腹的災民召集起來以工代賑,既獲取了大量的人力,又解決了天災帶來的影響,更別提這種國家級大型工程能夠拉動的經濟和民生效應。

最主要的是,白玉琦的計劃可不僅僅只是為了解決眼下的糧荒問題。

更多的是為了避開來年的大旱蝗災,將在天災人禍之中可能造成的人口損失降到最低。

既是為大唐保留住興旺發達的種子,也是為自己保留住足夠多的信仰源!

白玉琦準備開一家漕運公司是圖的什麽?

除了準備打通南方的水運糧道,確保明年關中蝗災造成的糧食減產,不會導致人口銳減之外。

最主要的也是準備借打通漕運路線的機會修築河堤,避免貞觀三年的洪災……修好了河堤,還怕洪水泛濫麽?

原本的“新長安計劃”也是基於這個考慮。

他打算借著修築新長安為由,從山東世家、關隴門閥手中掏出糧食來備災。

但橫空出世的嶺南狗大戶,在給白玉琦帶來了一個額外選項的同時,也給他帶來了一個大難題。

別看馮智戴一來就送了五十萬石糧食,又大肆揮霍的支持白玉琦的“炒房計劃”。

但問題是,嶺南和山東一樣,有糧,但是運不出來!

山東那邊是因為突厥封鎖商道,而嶺南這邊卻是因為山高路遠,瘴氣阻路。

五十萬石糧食,可是折合近三萬噸,放在後世可能一列火車或者來幾艘貨船也就搞定了,可在這唐初單靠人挑馬馱的,猴年馬月才能運抵長安?

更何況運輸過程中的人吃馬嚼,損耗恐怕是五十萬石的數倍之多。

運上一趟不是導致糧價成本高昂,就是因為得不償失而導致馮氏放棄。

所以想要拿到馮氏贈送的糧食,以及將南方打造成備災的糧源,就得先打通運糧渠道。

不管那馮智戴是為了保命先喊出話來,反正運不出來他又不虧,還是故意為難他無極帝君。

既然馮氏把話說出來了,白玉琦就沒打算放過他,想轍也得給他把這事給落實了,讓他後悔都沒地兒後悔去!

仔細考慮了一下之後,白玉琦覺得既然都動手了,那幹脆把步子邁大一點,把炊餅也畫圓一些。

一勞永逸的解決大唐內部問題,他才好安心的琢磨如何能大肆收割大唐百姓的信仰,而不是像現在一樣想幹什麽都是焦頭爛額的處處受阻。

大唐君臣一陣商議之後,是又喜又憂。

遍布大唐全境的水陸兩棲交通網絡,想要嗎?想要!

可問題是要不起!想修建起這麽龐大的工程,得耗費多少人力物力啊?

大唐立朝之前就不說了,開國之後也是連年征戰,年景又一年不如一年。

到了現如今,把前朝遺留下來的一點家底都快要消耗殆盡了,連豁出去跟突厥背水一戰的糧秣輜重都籌集不起來,要不李世民又何苦忍辱負重的跟頡利,簽下那屈辱的渭水之盟呢?

連年災禍之下,大唐是外憂內困,窮的李世民這個皇帝都不得不節衣縮食,長孫皇後都得勤儉持家的發動宮女、宦官,刺繡織物補貼禁宮用度的田地了,那裏還拿得出修築全境道路的糧秣物資來啊?

除非……

見大唐君臣全都眼巴巴的瞅著自己。

顯然是都指望著他這個神仙施展仙法,一揮手把大唐全境的路都給鋪好了。

白玉琦微微一笑,想什麽好事呢?

且不說他這個土地公級別的神仙,也就在終南山這一畝三分地上能顯擺顯擺。

出了長安地界再想裝嗶,一出手怕不是得露餡,就算他真能一揮手就都鋪好了,可憑什麽啊?

法都不能輕傳,這神跡仙法就能隨便施展了麽?

好在幾次跟李世民秘議的時候,就已經用“等價交換”的道理跟他說清楚了。

要他無償出手,幫大唐一步登天的發展成跟上界一樣的“仙界天宮”也不是不行。

但因為他這個方外之人,幹擾了天機運轉和自然發展,在天道輪轉的修正之下,必然會讓大唐付出代價。

至於這代價是什麽,可能是國運,可能是天災,也有可能是人禍,總之有得必然有失,這天底下沒有白占的便宜。

這個道理,讓大唐君臣不敢輕易提出什麽非分的要求來,只能等著他這個神仙主動的做出決定。

“這個‘買賣’倒是不需要陛下掏一文一厘的糧秣和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