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全民捕蝗

貞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

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數枚而咒曰:“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

將吞之,左右遽諫曰:“恐成疾,不可。”

太宗曰:“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摘自《貞觀政要》之太宗吞蝗;

顧不上與大唐君臣多說,白玉琦讓李世民吩咐大唐官府幫忙通告天下,[無極門]將以一分錢代金券一斤的價格,不限量收購蝗蟲,有多少要多少!

白玉琦的這個要求,讓大唐君臣不由錯愕,可他沒時間跟他們詳細解釋,急急忙忙的就趕回了終南山。

他離開前留下的準備,因為這幫子心高氣傲的大唐君臣愛面子,硬著頭皮不向[無極門]求援的關系,居然一直閑置著沒有啟動起來,他得盡快趕回去激活應急機制。

蝗、皇同音,也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滅蝗=滅皇”這個說辭,暗指捕殺蝗蟲就是對皇帝不滿,意圖謀反。

另外,古人對各種自然現象和天災形成的原理不理解,畏懼之下認為是上天對人間的警示和懲罰。

還把蝗蟲尊稱為“蝗神”建廟祭祀,為了解除蝗災不想辦法消滅蝗蟲,反而開壇齋醮祈祀祭天,請求上天饒恕罪過。

還認為人間出現各種蝗災、天災是因為皇帝德行有失,一幫子文人就逼的皇帝上罪己詔,承認自己在施政上的過失。

白玉琦覺得這純屬閑的蛋疼,或是某些人借題發揮。

為什麽不讓滅蝗?

沒了蝗災糧食不就豐收了麽?

糧食豐收了某些人還怎麽囤積居奇發災難財?

至於皇帝德行有失,要上罪己詔什麽的,就更是某些人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挑起的輿論了。

不讓皇帝認錯他們還怎麽提要求?至於百姓的死活?管他們屁事?反正他們又餓不著。

白玉琦很懷疑古代的這個忌諱那個忌諱的,都是某些有心人搞出來的行銷手段而已。

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百姓,哪想得到這些彎彎繞繞的花式說辭?

一些偏遠地區的老百姓,恨不得連皇帝姓什麽都不知道,皇帝什麽德行管他們屁事?

地裏的莊稼那可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蝗蟲啃他們的命根子,你說老百姓會是個什麽反應?不心疼的蹦起來才怪了!

奪人錢財還如殺人父母呢,更何況是奪人口中活命之糧了,老百姓吃不飽飯連神都殺給你看,那裏還會在乎蝗蟲?

所以了,這各種顧忌幕後潛藏著的陰謀就值得深思了。

不過在貞觀朝,這些慣用的手段就不好使了,誰叫終南山坐了位真神呢?

只要無極帝君不發話,這些陳年老話就沒人敢拿出來炒剩飯,傻子也知道這個時候跳出來絕對是光速打臉,皇帝有沒有錯,人家神仙都沒發話,他們在那嗶嗶什麽。

所以當皇帝陛下下諭旨,責令關中受到蝗災影響的州縣官府,全力配合[無極門]收購蝗蟲後,頓時朝野嘩然!

[無極門]下經發商行發行的代金券,一分錢可等值兌換一文開元通寶!

而現如今隨著水路運輸被打通,大量的南方糧源北上,已經將原本高達一匹絹一鬥糧的高昂糧價打壓了下來。

雖然因為運費人工的問題,鬥米依然高達四百錢,遠超豐年之時鬥米不過數十錢的價錢。

可是卻已經像掀開了一座,壓在百姓心頭的沉重大山一般,讓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輕松了起來。

而一只蝗蟲足有巴掌大小,估摸著百十來只就能有一斤,隨便拿個簸箕在田裏扣一下,估計就能抓個小半斤。

此刻外面漫天飛舞的蝗蟲,多的簡直就是鋪天蓋地、遮雲蔽日,哪怕是稚童小兒一天逮個百十斤怕都不是問題,更何況是身強體壯的成人了。

這麽算一算的話,要是一個成人一天能抓個上千斤蝗蟲,送到[無極門]在當地官府設立的收購站,就能換到相當於一貫錢的“十元代金券(值千錢)”。

那豈不是一家老小齊上陣,一天下來就能掙到好幾鬥米?這可比自己種糧食來的快多了!

沒人是傻子,拿禍害莊稼的蝗蟲換糧食,傻子也知道這是仁善的無極帝君,又在想辦法給百姓們找條活路了。

畢竟地裏播下去的莊稼算是完了,今年注定了是顆粒無收。

等到了秋冬將又會是一場慘絕人寰的大饑荒,無極帝君這是變著方的給大夥囤點糧食熬過今年的機會啊!

無極帝君現如今的聲譽在大唐,說句不好聽的比當今聖上都要來的有信譽。

百姓們在聽到官府宣告的消息之後,一點都沒懷疑的拿出簸箕、籮筐,不再躲在家裏等死的的抓蝗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