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第3/5頁)

建設環境有多惡劣?

能不能請到工人進山?

橋梁高速的養護成本有多高?

這些問題,遠比單純的設計造型更加吸引人去關注。

他們已經聽說過太多中國的遙遠傳說,恨不得馬上到達建築師協會的交流現場,舉起長鏡短炮,拍下這些疑問的答案。

也許,英國的普通民眾並不能很好懂得這樣一座橋有多可怕。

但是,這篇報道十分貼心的出了最完美的本土化解釋。

它說:“烏雀山的海拔超過三千米,比英國最高峰還要高出三倍!我們不得不懷疑,中國就算在這裏建起了橋,也沒有人敢從橋上通過!”

英國最高峰,成功變為了遙遠烏雀山的參照物。

哪怕是不懂建築的普通人,也能從他們身邊的山峰,感受到烏雀山建橋的恐怖。

協會的工作人員讀完這篇報道,都立刻升起了和它一樣的想法——

設計這座橋的人,到底是怎麽想的?

中國真的有條件,有能力修成這座橋嗎?

就算修成了……真的有人敢從橋上通過?

英國報紙的疑問,伴隨著中國交流團的出行越演越烈。

並且在他們到達機場的時候,沖上巔峰。

各大媒體都在社交網站上,激動的發出明天交流會的時間,並且提前列出了中國交流團會涉及的代表作品。

一場交流會,立刻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

無數根本不關心中國的人,也十分想知道什麽是智能化的道路疏堵分流工程,什麽是值得中國驕傲的地標。

哦,還有那座匪夷所思、便宜得讓人懷疑質量的曲水灣大橋!

以及盤旋於三千米海拔高峰的炫技橋梁!

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的理事,加西亞先生,正皺眉凝視著希思羅機場的到達口。

那裏人頭攢動地走出了無數旅客,他只要看到黑發黑眼的隊伍,都會提出迫切的問題。

“殷,那邊是不是?”

“不是。”

“那邊呢?他們聚在一起,感覺很像第一次來英國的樣子。”

殷以喬視線跟著他動,卻發現那只不過是一群高中模樣的黑發學生,背著學生氣濃重的書包,聽著他們皮膚略帶黝黑的長輩,講述英國旅遊注意事項。

“加西亞先生,如果我師弟出來,會給我打電話。”

殷以喬不得不冷漠地阻止加西亞理事的好奇,“您沒必要跟我一起等在這裏。”

“那不行。”加西亞回絕得格外果斷,“比起你們的橋梁,殷知禮的學生,我更想知道他們怎麽做的智能化疏堵工程。我得趕在他們被建築師們團團圍住之前,幫市長先生問一問,賣不賣,怎麽賣?”

殷以喬理解他的急切。

但是他覺得,加西亞一定不了解中國。

真正成功的疏堵方案,除了憑借智能化系統之外,最重要的是阻止普通民眾占領街道,並且在十五分鐘內,派出交警,維持正常的通行秩序。

然而,他沒有打消加西亞的期待。

只要這位先生不是為了占用律風的時間,他完全不想多做糾纏。

殷以喬視線專注地凝視人來人往的機場到達口,目送了一隊又一隊赴英的旅行者。

手上終於感受到了手機的震動。

他迅速接通,聽到了熟悉溫和的一聲“師兄”,隨即便見到了一列浩浩蕩蕩的隊伍。

他們黑發黑眼,四處環視著人群密集的機場大廳。

還有一位身材修長挺拔的年輕人,握著手機乖巧地跟在年長者的身後。

律風穿著單薄的運動外套,拖著簡單的行李箱。

“我們到機場了,吳院正在聯系協會安排的接待員,我們可以……”

他還沒能告訴殷以喬,他們可以在酒店碰面。

就在面前聽到了與手機裏同調的頻率。

“小風。”

律風詫異擡頭,見到了近在眼前的殷以喬。

他下意識看了看手機,又看了看眼前衣冠鄭重的師兄,不禁問道:“你怎麽來了?”

這問題有點傻。

殷以喬只是一笑,沒有回答。

他伸手自然地接過律風的行李箱,將律風從交流團隊伍裏劃了出來,並把剩下的事情,交給了加西亞。

那位笑容滿面的理事先生,上前就和交流團展開問候。

身邊精明幹練的翻譯,成為了他們的主要交流方式。

但是絲毫不會影響他們被國際友人無微不至的熱情籠罩。

交流團跟隨加西亞登上大巴車,並且見到殷以喬坐到了律風身邊,全然沒有打算單獨行動的意思。

院裏的人小聲跟吳贏啟說:“我還以為他們年輕人會悄悄溜走呢。”

“不會的。”吳贏啟了解律風的脾氣,“既然是集體出行,律風肯定不願意和我們分開。”

他視線越過層層靠椅,能夠看見殷以喬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