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3/4頁)

無數扛著攝像機、帶著話筒的記者,以“烏雀山”金光閃閃的大字為背景,實時播報著前方情況。

“看起來不讓過,你先靠邊停車。”

律風說完,等著車輛靠邊停下來,立刻就往收費站前方穿著反光夾克的高速交警走去。

他穿著簡單的冬季厚外套,身邊的殷以喬也沒有扛相機拿話筒。

交警馬上判定他們連記者都不是,擡手做出了阻攔的手勢。

“烏雀山高速還沒有通路。”交警勸說道,“這附近還有余震,你們等春節之後再來吧。”

即使6.6級地震沒有對烏雀山高速造成影響,他們也不敢隨便放記者們前行。

於是,律風感覺拿出了手機,點開了手機相冊。

他沒帶工作證,但是不妨礙他拿出身份證和相冊裏的照片自證。

律風說:“我是國家設計院的,過來是為了查看烏雀山大橋情況。如果你不放心,可以電話聯系國院或者烏雀山大橋項目部,確認我的身份。”

高速交警掃了一眼工作證照片,皺著眉仔細核對身份證和本人。

忽然,他問:“你就是那個律風?”

交警語氣詫異,充滿驚喜,“我們看過你的視頻,你說大橋建好了,要叫那個老外後悔!行嘛行嘛。”

奔走在高速上的交警,性情都有四川人獨有的直爽。

他嚴肅的表情,變為了同仇敵愾的興奮,拿起對講機就詢問道:“指揮中心,指揮中心,這裏是烏雀山高速收費站入口,烏雀山大橋設計師律風請求進入烏雀山高速,是否準許通行?”

請示的話語簡潔明了。

那邊沉默片刻,響起了吵雜的對講回應。“已請示,準許通行。”

那邊放行,高速交警看了看他們停在路邊的越野車,說道:“你們把車開到這邊應急通道來。我們給你開道,護送你們去烏雀山!”

烏雀山高速入口堵得水泄不通,唯獨一輛風塵仆仆的越野車在眾目睽睽之下,順暢地進入現場,還有亮燈的高速警車前方開道!

目的這一切的媒體記者們都湧了過去,舉起話筒和攝像機對準了留在原地交警。

“為什麽他們能過?”

“請問剛剛過去的是哪個部門的?”

“現在烏雀山高速可以通行了嗎?”

面對問題,高速交警們仍是用身體阻攔他們前進的道路。

沒有任何回答。

不過幾分鐘,網絡上發布的烏雀山大橋消息,便帶上了律風和同行者的身影——

“烏雀山余震不斷,我們站在高速入口都能感到明顯震感,但是交警剛剛放行了一輛越野車,不知道他們去烏雀山高速的哪位專家?[圖]”

一手內幕照片,立刻吸引了無數關注烏雀山大橋的網友。

清晰的照片,挺拔的身形。

兩位專家年輕得不可思議,網友看了都不相信他們是來解決問題的。

“這種時候了,應該不會放無關人員進去吧?”

“裏面還在余震!剛剛我看消息說最強余震已經有5級了,交警怎麽可能放沒關系的人進去!”

大家聚在評論區,猜測著兩位的身份,卻又覺得他們年齡,遠遠夠不上專家的地位。

可是,他們不是專家,這時候去烏雀山做什麽?

難不成是地方新聞台關系過硬,派出了前線報道二人組?

猜測越多,看到照片的人越多。

即使律風僅僅露出了側臉,也有熟悉得連他側臉都能認出來的人。

“律風啊?這是律風!”

識破天機的網友格外興奮,“他是烏雀山大橋的設計師!”

“設計師這麽年輕?我以為他跟新聞采訪裏的總工一輩的。”

“不是吧,你們居然沒看過他的視頻嗎?強烈要求補課![鏈接]”

之前還困惑滿滿的網友,聽說這就是律風本風,馬上變得熱情激動起來。

他們每次聽烏雀山大橋的消息,都會聽說總工程師和國家設計院的名字,設計師律風幾個字,反反復復提及,這下總算是能夠和本人對上號了!

網友補課小鏈接一戳,馬上就能見到律工在英國自信驕傲的容貌。

他話語裏自帶的從容,再對比地震剛過便奔赴現場的急切,仍在為橋梁擔憂的民眾,頓時放下心來。

“設計師都去了,肯定不會有問題的。”

“國家設計院離烏雀山這麽遠,看起來收到消息就來了。”

“希望大橋平安無事,希望烏雀山全體人員平安無事,過個好年!”

“不過,他身邊的人好眼熟,也是烏雀山大橋的設計師嗎?”

疑問一出,就有偵探負責抽絲剝繭。

律風只能看到側臉,可他身邊的人有一張看向鏡頭的畫面,足夠所有人看清那人的模樣。

成熟、冷漠,微微蹙起的劍眉似乎對記者的偷拍十分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