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3/4頁)

春節後第一天,正值返程高峰。

通車之後,烏雀山高速已經陸陸續續來了車輛。

無數人帶著興奮的心情,向烏雀山大橋駛去。

這條縮短了四小時行程的高速,過了收費站便是暢通無阻的直行。

烏雀山一帶樹林茂密蒼翠,仍有冰雪覆蓋。

然而,他們行駛的速度,並沒有遭到低溫困擾,甚至沒有感受到一點點的濕滑不穩。

“聽說這條高速用的混凝土都不一樣,和烏雀山大橋差不多。”

“抗震防滑,全是新材料,外國都沒有的,是我們抗震工程研究院的專利!”

知道烏雀山高速特殊之處的人,行車路上止不住侃侃而談。

油然而生的驕傲感,伴隨著他們駛上這條獨一無二的道路。

不過十幾分鐘,前面就出現了期待已久的山峰。

它巍峨矗立在前方,能夠讓前行者看清盤亙而上的烏雀山大橋的橋座,是如何深深抓入山體的!

車行此處,便如撥雲見霧。

人們止不住呼號,更忍不住拿起手機,錄制這絕無僅有的橋梁全貌。

蜿蜒三千米的烏雀山大橋,盤旋的模樣與騰飛的巨龍無疑。

它尾部藏在山中,頭頸昂揚於山谷,仿佛那麽輕輕一躍,就會騰雲駕霧!

行駛者的期待感,從見到它的瞬間,變得尤為劇烈。

高速120公裏,也滿足不了他們迫切想要上橋的心情。

2700海拔,冬季雲霧繚繞,冰雪籠罩山頂。

但是他們仍舊可以毫無阻礙地沖進山中,循著這彎曲平坦的橋身,感受橫跨烏雀山峽谷天塹的緊張刺激!

車輪下是銀色露面。

車窗外是白雲暮雪。

當車子真正駛在了橋梁上,他們順暢無比地盤旋攀升,劇烈心跳地忍不住尖叫!

無數人打開窗戶,在寒冷的風中穿行烏雀山大橋,親身體會什麽叫穿雲破霧,無人可擋!

零點開通的烏雀山高速,早上的網絡就已經為它沸騰。

任何從睡夢中醒來的網友,隨手一刷,都能見到親自前往烏雀山大橋的行者,拍攝的真實視頻。

雲霧近在咫尺,車前山雪環繞。

盤旋的臥龍成為了人類前進的道路,他們循龍行駛,飛馳在浩渺無際的天空之中。

許多不在現場的人,看到視頻都覺得呼吸困難。

“我覺得我開車過去,肯定會激動得頭暈腦脹。”

“頭暈腦脹絕對不是激動,而是缺氧。海拔2700米這麽高,我怕自己開上去就開不下來了。”

“都開上去了還怕什麽!烏雀山大橋的吸氧機、急救車一應俱全。你要是開上去了開不下來,還有帥氣兵哥在線代駕!”

烏雀山大橋仍舊駐紮著部隊,防止地震再次出現,來不及救援。

然而,橋梁完整的地震應急預案,囊括了所有意外處理情況,並且,配備了國際一流的智能監控檢測系統,隨時都能反饋整座大橋實時情況。

律風的攝像機,擺放在烏雀山大橋橋頭。

從淩晨開始,川流不息的車輛,已經完美收入了他的鏡頭。

有的司機,開得風馳電掣,恨不得在高速大橋上騰空而起。

有的司機,到了橋前變得小心翼翼,慢慢試過大橋的時候,還放下了車窗。

有的司機,一路穩步向前,無論多少車超過,它也絕不提速,仿佛在慢慢欣賞烏雀山絕妙美景。

有的司機,緩緩駛過攝像機,見到了橋邊的律風,還不忘按聲喇叭來一句“嗨~”

這些完整的記錄,都成為了他珍貴的錄制素材。

中國人民不同性格,不同脾氣,在這座大橋面前展現得淋漓盡致。

唯一相同的就是——

他們喜歡這座橋。

喜歡到尖叫!

當律風認認真真,做好了視頻剪輯,發送給殷知禮之後。

這段來自烏雀山大橋通車首日的記錄,成為了殷老先生建築學課上的新奇資料。

中國與英國遠隔八千公裏,也不妨礙獨立建築學院的學生們,詫異地盯著投影上神奇的景象,發出難以置信的聲音。

“他們為什麽開車過去,總喜歡嗷嗷叫?”

“可能……”學生們目瞪口呆地猜測道,“他們以為自己在開雲霄飛車……”

烏雀山大橋通行的新聞報道,從國內鋪開到國外。

官方宣傳的俯瞰視角中,一輛平平無奇的白色轎車,駛向宏偉盤旋的烏雀山大橋,越過雲霧繚繞的高空,消失在道路盡頭。

幾乎全世界都沸騰了。

他們清楚這是哪座橋,但他們絕對不敢相信,這就是橋上實拍的風景!

“這一定是電影特效吧!剛才那輛車真的從雲裏穿過去了!”

“不,這不是真的。怎麽會有這樣的橋梁建在這麽高的地方?”

“那個盤旋的幻想大橋,竟然建成了?!”

烏雀山通行不過一天,宣傳到位得令人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