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替它做到(第3/4頁)

律風研究過寶島橋梁情況。

那些建築壽命號稱長達70年的橋梁,經歷了肆虐的台風,大多脆弱不堪。

近幾年陸陸續續在封閉道路,維修橋梁,消息不多,但是寶島至少清楚情況,沒有置之不理。

可他沒有想到,富雲縣的橋會這麽經不起波折。

台風還沒到來,竟然毀於圍觀群眾,簡直匪夷所思。

“也不一定是沒來得及修理。”殷以喬的意見與溫和派律風截然不同。

他說:“寶島本土的建築師,常常擁有很高的學識,但是建築運維管理能力極差。如果他們的維護態度和我所知的一樣,那麽,經過他們維護的橋梁,恐怕也不能掉以輕心。”

“呿。”瞿飛想到夏英傑的嘴臉,就能想象出富雲縣的橋,“就他們那點兒三腳貓功夫,我看島研院經手過的建築物,我都建議推翻重修!”

災難就在面前,任何的可能性就像必然。

寶島經歷台風洗禮,往往伴隨著數十座橋梁斷裂的新聞。

最終都在學者與官方互懟甩鍋之中,畫上句號。

律風看著監控屏幕裏無人機傳回的畫面。

糟糕的橋梁殘垣和混亂的人群在一起,對他們做橋梁工程的人來說,根本是地獄一般的場景。

他還沒能說些什麽,殷以喬的手機便瘋狂震動了起來。

殷以喬走出指揮室,接通道:“爺爺,沒事。我們艦隊的人已經過去了,暫時沒有人員死亡的消息。”

殷知禮遠在英國,根本無法安心。

英國與中國的時差,並不妨礙電視台深夜開始,實時轉播南海艦隊救援演練的消息。

英國電視台專門請來了軍事評述專家,正在電視上咄咄逼人地分析中國登陸寶島局勢。

什麽畫面都沒有,在他們嘴裏,卻好像開戰了似的,水深火熱。

網絡上也沒有什麽好消息。

國際媒體幾乎在橋梁垮塌時群起攻之,甚至認為這種南海艦隊發射的導彈引發的陰謀。

“現在輿論一片混亂。”殷知禮聲音疲憊,“人沒事就好。”

殷以喬清楚英國媒體的風格。

恐怕在那些人心裏,一切都變成了鎮壓示威的血戰。

不是中國人,怎麽解釋都無法令外國人清楚知道:中國真的不怕示威,更不怕寶島的抗議。

殷以喬眺望平靜無波的南海,笑著說:“讓他們亂吧,我們不亂就行。”

爺爺蒼老的笑聲從手機裏傳來,“聽到你這麽說,我安心了許多。早些年我去過寶島,那裏的建築、橋梁技術比較落後,想不到……這麽多年過去,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出事了。那座橋,是誰設計建造的?”

倒塌的建築會成為設計師之恥。

殷以喬毫不懷疑,這件事之後,設計建造這座橋梁的人,會害怕得睡不著覺,並且被整個國際社會拒絕合作。

“現在我們還不知道。”他與寶島建築師不熟,並沒有探聽一座坍塌橋梁建造者的興趣。

“但是,很快就會知道了。”

南海艦隊迅速的救援能力,遠遠超過了寶島本土救援部隊和消防的責任感。

無論寶島對外界如何吹噓他們紀律嚴明、責任泰山。

在事實面前,他們毫無辯駁的余地。

可是,國際輿論確實如同殷知禮所說的那樣混亂。

各大國際新聞報刊、電視台,都以“中國軍艦登陸寶島”為噱頭,大肆將今天的聯合救援演練與橋梁意外聯系在一起。

那些強行聯系,絕不會明著說:“橋梁垮塌是南海艦隊的預謀。”

他們只需要剪去南海艦隊迅猛救人的事實,選擇性報道南海艦隊演練同時,寶島橋梁垮塌,艦隊登島。

就能在無知無畏的觀眾心裏,種下一場陰謀論。

“我敢保證,這不是一場意外,畢竟鋼筋水泥建造的大橋怎麽說塌就塌了。”

“陰謀,絕對是陰謀。現在艦隊肯定接管了寶島,以後寶島就跟內陸一樣,被控制起來了。”

“看完了威爾森的現場直播,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被中國的軍艦作戰能力震撼了。像這樣的軍隊,別說踏平寶島,就是遠洋美國也是輕而易舉。”

網絡上對於這件事的評述,充滿了世界大戰般的憂心忡忡。

甚至有人大膽猜測,未來的歷史書上,也許會留下一句“中國以登島救援為由,點燃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引線”。

留學生和華人,看著這些討論,感到氣憤的不在少數。

明明中國新聞台、國際新聞媒體的原版直播就在網上,這群與中國為敵的反智人類,幹什麽說得像戰爭開打了似的!

不可理喻!

網絡成為了愛國人士與外國人士的交鋒。

然而,南海艦隊巋然不動,救援完畢,迅速歸艦,甚至還完成了剩下的救援演習。

網絡觀眾這一天過得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