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讓他們瞧瞧(第2/3頁)

老一輩走了不少彎路,付出了不少代價,他們今天才能在南海上架起這座隧道橋。

而律風深深覺得,自己能做的事情太少太少。

疲憊與困倦,使律風依靠在床頭看新聞。

電視機裏播放著遭遇台風襲擊的省市防台抗洪情況。

在南海隧道全體成員抓緊時間檢查大橋時,市政、應急、機關、武警各部門正在清理著城市裏廣告牌、樹木、標志牌折斷,迅速恢復了供電,並且快速排出湧入的洪水。

這些畫面之中,永遠不缺記者的采訪。

他們采訪的對象,無論是穿著背心短褲的老大爺,背著書包的小學生,面對采訪鏡頭都沒有任何驚恐。

“風很大,台風來那天確實很害怕。但是早上起來,就看到政府的人開始清理樹枝和垃圾了,忽然覺得也沒什麽好怕的。”

“我見過好多次台風了,風大了點,石頭還砸得哐哐哐的,可是我一點也不怕。”

也許只有生活在安寧年代,有可靠保障的人們,才會面對16級超強台風,說出“不怕”。

新聞播報裏,往來行人與搶修隊伍各自保持著界限,又和諧融洽的同框入鏡,看得律風精神一振,驅散了他不少多愁善感。

中國確實遭遇了太多苦難,人民也經歷了無數磨礪。

但是自怨自艾和憂傷哀愁改變不了過去,生活必須得向前。

律風抓了抓亂發,掀開被子站起來。

“走,我們去吃飯。”他撈起褲子外套,“吃完順便看看橋。”

萬眾矚目的跨海大橋,總會自發吸引無數湊熱鬧的民眾前往。

他們大部分人都在新聞直播裏,見到了白浪拍擊鐵灰色大橋的樣子,所以他們來到海邊,便自發尋找到記者站立過的地方。

律風和殷以喬吃了飯,像飯後散步一般,慢慢往南海隧道走。

遠遠能夠見到大橋身影的岸邊,已經站滿了不少打卡拍照的民眾,還有舉著攝像機、拿著話筒的記者,實時播報。

全國人民都在關心著這座橋。

海風一吹,律風感覺自己又緩過氣來,身上有無限動力可以回到工地繼續戰鬥。

“我們到岸邊拍個照。”律風指了指前方,“老師在寶島那邊,都給我拍照發過來了,我們得好好回報情況才是。”

老師發來的視頻、語音,律風仔仔細細看完了。

寶島作為多台風多地震的淒苦地方,哪怕利蘇沒有正面登陸,也對島內建築、道路造成了影響。

幸好這次維護危樓、隱患大橋的建築公司,派來的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技術。

從接手那些破敗樓房、偷工減料橋梁開始,他們就以抗擊地震、洪水、台風的姿態,全程圍好了維修鋼管立柱,完全沒有遭受到損害。

但是……

寶島的一些老樓房就慘了,大雨瓢潑而下,墻瓦浸水,受災情況竟然比台風正面登陸的大陸省市看起來還要悲慘。

殷知禮的語氣裏,有難過,有高興。

難過的是見到寶島無辜民眾受災,政府卻拿不出與大陸、南海艦隊相媲美的救援隊伍。

高興的是,那座鐵灰色大橋依然矗立,連富雲縣臨時搭建的公路橋,都比垮塌的富雲橋堅固數十倍。

律風跟殷以喬慢慢說著寶島的情況。

沒等他們走近觀景人群,忽然傳來一聲熟悉的呼喊。

“律工!”

年輕跳躍的聲音,是丁鴻達無疑。

可律風前兩天剛在新聞直播見過丁鴻達,卻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穿著t恤、長褲的丁記者,仍舊掛著他的記者證,滿臉笑意。

但是他那張臉,蒼白粗糙,像極了三四十歲的中年人,一點兒也沒律風記憶中的年輕氣盛,反而透著狂風肆虐後的滄桑。

“丁記者。”律風略微詫異,“你沒休息?”

“休息什麽呀。”丁鴻達聲音一點兒也不見疲憊,“我們做記者的,台風前、台風後都要沖到最前面,給全國人民帶來南海隧道的現場報道!”

也許是他笑意燦爛,也許是他言辭懇切。

被風吹得蒼白粗糙的臉頰,都透著朝氣蓬勃的血色。

這果然是律風認識的丁鴻達無疑了。

“行。”律風完全認可他的鬥志,“既然丁記者想做報道,不如待會我帶你們去工地。我跟翁總工申請一下,他肯定同意你們到現場記錄台風後的跨海大橋。”

普通的記者,絕對不可能和動員會那天的禦用記者一樣,隨意進入南海隧道建設現場。

然而,律風本能覺得,丁鴻達在台風登陸那刻,聲嘶力竭的宣告,不僅融化了他的冷漠,還有瞿飛的暴躁。

有這麽一位心系橋梁的記者,一定可以得到翁承先的許可。

果然,丁鴻達聽了這話格外高興。

他蒼白粗糙的臉,笑得像朵花兒,連連說“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