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2/3頁)

太陽升上天空,橋塔懸浮於橋面。

不過是一塊千噸重的鋼鐵,操控者吊起它緩緩移動的動作,卻像吊起柔軟脆弱的嬰孩,唯恐動作太快,驚擾了它安穩的睡眠,又怕海風吹亂了它的軟發。

短短一百米提升距離,慢慢在所有人凝視裏,輕柔進行。

哪怕陽光溫暖散漫海面,海風吹過律風的臉頰,都帶起忽略不去的疼。

他舍不得眨眼,目不轉睛地盯著監視器裏上升的橋塔。

明明周圍上百人忙碌於這項工程,他卻只能聽到風刮海浪的安靜。

直到那塊千噸鋼鐵,懸吊於橋面,開始豎轉的時候,那些消失的聲音忽然吵雜,冷靜的聲線蓋不住意外來臨的焦急。

“橋塔水平位置偏差9°。”

“豎轉沒有到達預算位置,橋塔沒有按計劃滑移。”

簡單兩句話,語調無比快速。

律風還沒能意識到問題所在,身邊的翁承先當機立斷,“千斤頂!”

爭分奪秒的對接還沒開始,已經進入了啟動應急預案階段。

只需要翁總工的一個提醒,控制著橋塔兩側滑移軌道千斤頂的工作人員,迅速拉起開關,懸吊在風中的烽火台,在牽扯力下,緩緩回到預定角度,讓監測儀上數值與預算完全吻合,開始了豎轉。

整個豎轉過程,比吊起橋塔更慢、更靜。

律風甚至能夠聽到一千噸鋼鐵,在風中轉動揚起的嘎吱聲響。

提力、重力、牽扯力、牢牢控制著凹凸不平的烽火台。

它每一步轉動,都在工程師的控制之中,從日升走到日落,最終在明亮如晝的探照燈裏,滑進了指定位點。

不過是跨海大橋項目裏,小得不能再小的對接工程。

卻看得律風精神緊繃。

直到工程師匯報“橋塔安裝成功,申請開始焊接”,他才從頭腦昏沉中清醒過來。

室內安靜的空氣,似乎被這句話喚醒。

臉色凝重的翁承先嘆息一聲,如釋負重道:“允許焊接。”

早上六點,到淩晨一點。

一座烽火橋塔,鎖上了跨海大橋到長浪人工島最後一條縫隙,象征著跨海大橋有始有終,從立安港走向了南海海峽深處。

新聞播報的喜訊,比律風發給殷以喬的消息更晚一些。

那些清晨睜開雙眼的民眾,拿起手機,就能知道“南海隧道跨海大橋登陸長浪人工島”的震撼消息!

跨海大橋登陸長浪人工島,意味著這條通道已經貫穿了立安港到長浪的旅途。

那座鐵灰色的橋梁,像是橫渡南海的蘆葦,用中國人的超凡能力,實現了神話中一葦渡江的奇跡。

立安港至長浪島的消息,在新聞聯播占據了寶貴的六分鐘。

熱議跨海大橋消息的網友,終於從官方視角,見到了那條匍匐於海平面的長龍。

它劃破風浪,渡過暗湧,尋找到了蔚藍海洋的中間站。

勢如破竹的身軀,在浮光掠影之中一閃而過,熟悉的烽火台造型成為了新聞視野裏的主角,昂揚於南海之上,坐落在長浪人工島,仿佛隨時會點燃火炬直指對岸的寶島!

“橋建了過半了吧,剩下的就是隧道了吧!”

“我看到消息說,隧道已經開建了,只是不知道建到了第幾節。”

“這麽快?我們是不是不用等十五年,就能坐車去寶島了?”

官方播放的南海掠影,成為了普通民眾的強心劑。

中國基建工程,大多提前完成任務,既然跨海大橋進入長浪人工島這麽順利,另外一段對接金嶼人工島一定也沒有任何問題!

南海隧道的消息空前熱烈,連國外不怎麽關注這座橋梁的人,都能在各種新聞網站上發現它的身影。

畢竟這是全球唯一一座超級跨海橋隧,更是中國與寶島纏綿了幾十年的關鍵通道。

他們以為,這座橋在台風利蘇之後,遇到了難以掩蓋的建設困境,所以失去了消息。

誰知道,中國人竟然還在埋頭苦幹,驚艷了全世界!

跨海大橋對接長浪人工島,帶來了空前絕後的熱度。

殷知禮跟殷以喬的視頻通話,都興高采烈地說起英國那群傲慢的建築師是如何誇獎中國建設能力的。

“我毫不懷疑,等南海隧道建成,他們又想邀請中國代表團參加建築交流會了。”

老人的笑聲充滿信心,“只不過,我覺得小風肯定不願意去了。畢竟莫拉尼斯出言不遜,令他很不高興。”

他沉浸在開心之中,卻發現自己的孫子心不在焉。

“怎麽了,以喬?燈塔出了問題?”

“不,沒有。”殷以喬回過神,“下個月博物館就能通過驗收,立安港政府已經確定了具體揭牌的時間,沒什麽問題。”

“那你怎麽看起來……”殷知禮不知道怎麽形容他的表情,“充滿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