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2/3頁)

整理模型,發送郵件,要不了半小時。

殷以喬給爺爺編寫了短暫的消息,正打算回家,又是一通視頻電話撥了過來。

“資料有問題嗎?”殷以喬問。

“不,我還沒有去收信。”殷知禮的目光依舊慈祥,“只不過還沒到上課時間,想再跟你聊一聊。”

英國與中國的時差,令爺孫倆的對話總是隔著早晨與下午。

殷知禮坐在英國獨立建築學院寬敞的庭院椅上,背景都是郁郁蔥蔥的樹木和天空。

他說:“獨立建築學院換了校長,是我一直以來的老朋友約翰。在你還沒有進入C.E幫忙的時候,他已經是C.E建築事務所的優秀建築師了。”

殷以喬難得能夠聽到爺爺懷舊,他勾起笑意,恭喜道:“那麽,你們肯定有許多暢聊的美好記憶。”

“是的。”殷知禮笑出皺紋,“他環遊世界,見多識廣,設計風格有了很大的變化。前些年,他在埃及設計國際機場終於落成,跟我聊起這個話題的時候,特地說想要把C.E的陳列室,重新裝修,彌補曾經代表作沒有大型公共建築的遺憾。”

C.E建築事務所的陳列室,早就變為了英國著名建築師博物館。

那些願意在C.E留下痕跡,願意將自己的作品模型、照片放在陳列室展覽的建築師,總是熱衷於翻新展區,正如更新自己對外展示的履歷。

殷以喬略有所感,果然,爺爺視線慈祥的問道:“連離開C.E快三十年的約翰,都要重新布置展區了。以喬,你呢?”

殷以喬即使離開C.E多年,在殷知禮的心裏,依舊是值得驕傲的孩子。

他在祖國大陸上,留下了溫柔的越江廣場,深邃的南海燈塔,還有和律風一起設計的《山水桐鄉》。

這麽多令人驚訝的建築,一反“殷以喬”標簽下的銳利冷漠,充滿了語言無法描述的繾綣綺麗。

殷知禮為他的突破和改變感到欣慰,也在老友快樂說及C.E陳列室的時候,想起了殷以喬留下的空白。

“約翰認識許多建築師、建築愛好者,他們熱衷去看C.E陳列室的展區。然而,他們每每走到你的展區,都覺得你展示的代表作品,已經完全無法代表現在的你。”

他的聲音悠然感慨,“他說,你在自己位於中心位置的展台留下了空白,是因為你把最好的作品留在了祖國大地。”

“所以他更加好奇,究竟哪一個建築,才是你最為滿意的作品。”

遠隔山水的閑聊,聽得殷以喬詫異啞然。

他根本完全忘記了留在C.E陳列室裏的遺憾空白,甚至找不回當初期待著展台上擺出《山水逍遙》的心情。

此時,《山水逍遙》不再是憑空想象的模型,而是列入了建設計劃,將在桐鄉進行的浩大工程。

無論是青色樓宇、市民中心、廊橋庭院、風雨同舟都會在中國的桐鄉拔地而起。

再也不需要他做什麽擺放,去證明它是一個絕佳的設計。

殷以喬勾起唇角,心中升起萬千感慨,又最終化為一聲笑意。

“爺爺,C.E陳列室裏的我,和現在的我確實不同。但是,我不打算重新修改我的展區。”

他是一個懶惰的人,一生中唯一的勤快,都是為了律風。

“每一個建築師,會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成長與改變。留在C.E建築事務所的每一棟建築都代表了我在英國的思考。”

“而我現在的作品,則是我對中國的思考。”

越江廣場、立安港博物館、山水桐鄉都是獨屬於中國的建築。

它們飽含的全部情感,遠遠超過了單一建築的承載範圍,充滿了人文浸潤的溫度與無法訴說的浪漫。

以前殷以喬不懂得的事情,終於有了清晰的答案。

再美麗的利斯圖書館,也是英國的利斯圖書館。

哪怕它誕生於律風的設計,對律風來說,仍是一座遙遠、疏離的建築。

因為,他只想給深愛的這片土地,最好的一切。

“我的現在,還沒有出現過‘最滿意’的作品。也許讓我挑選,得等到我老了,選擇放棄設計建築的時候,才能夠好好的評判一下所謂的代表作。”殷以喬說,“能有C.E記錄我的過去,沒什麽不好。”

他話裏輕松地將C.E歸為無法返回的過去,殷知禮半是了然半是詫異地問道:“你不回C.E了?”

“是的,爺爺。”他的視線溫柔,語氣堅定,“我想和小風一起設計出更美的建築,留在你摯愛的土地上。”

窮盡一生,和最愛的人一起,去尋找可能存在的“最滿意”。

掛掉電話,殷以喬沒有一絲遺憾。

哪怕他回到C.E建築事務所,與繼續中國的設計建造不沖突,他也不習慣英國悠閑的做事風格,還有門庭若市的商業會談。

做一個獨立建築師,接一些感興趣的項目,時間隨他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