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2/6頁)

放眼望去,一大半都是女性。

某策劃:“《風箏》火了以後公司收到不少民國苦情劇劇本的投稿,我挑了幾本三觀正的出來,各位比較下哪本最催淚。”

某文案:“我昨天熬夜看了一篇古代耽美小說,太虐了,從頭哭到尾,小說不出名,版權應該不貴,鏈接發到群裏了,麻煩大家看看能拍嗎。”

某制片:“耽美改編劇只能拍成兄弟情,差了層意思,沒法虐到位。”

某編劇:“我花半年時間寫了個聚焦農民工、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的鄉土劇,成本不超過一千萬,大家看看感興趣嗎?”

某導演:“你這個是催淚不錯,但觀眾要看的是虐戀情深,不是人間真實,視頻平台都不一定收這個題材,就是收了出價也不會高。”網劇的盈利和項目主創的績效掛鉤,吃飽了撐著才去拍不賺錢的劇。

……

江蘺晚並沒有特意照顧女性,她是相當一視同仁的,但架不住現代社會優秀女性太多了,只要泰和文化沒有就業歧視,那必然是女多男少。

至於什麽女職工太多了,要降低要求招點男職工平衡一下,不存在的,她又不是腦袋有坑,男職工多的公司也沒見多招點女職工平衡下。

就像只有學校降分錄取男學生平衡男女比例,從來沒有學校降分錄取女學生平衡男女比例一樣,能有同標準考核公平錄取的機會就別無所求了。

江蘺晚作為一名女導演,知道女性在這行混有多麽不容易,自然不會再給其他人設限,她也從來不覺得女性比男性差在哪裏。

女性或許在體力方面弱勢,扛不動攝影機舉不穩錄音杆搞不定燈光,但不排除個別女性能做到,女導演女編劇也從來不比男導演男編劇格局小|逼格低。

女性做影視項目常熬夜是容易衰老,但只要她熬得住,願意付出這個代價,你管她呢。

女性是會懷孕生孩子,但又不是生完孩子就廢了,該工作照樣工作,狠心一點孩子都可以直接丟給丈夫帶。

會議室的眾人還在激情辯論,有人試圖挑戰江蘺晚定下的催淚劇宗旨,苦口婆心道:“老板,現在是甜寵劇當道,不如我們明年也試水一部甜寵劇吧。”

江蘺晚堅決道:“不行,說好了拍催淚劇就要貫徹到底,咱們要一直在這個細分市場深耕,打出名氣來,讓觀眾想拿淚水洗眼睛、想排解負面情緒、想找刺激的時候,就第一時間想起咱們公司出品的劇,三心二意要不得。”

眾人紛紛附和,老板說得有理,果然還是老板高瞻遠矚。

接下來換一批員工進行關於公司內部建立標準化影視工業體系的探討,泰和文化作為一家影視制作公司,有著做大做強的野心,就有必要摻和一腳影視工業體系的建立。

然後再換一批員工討論《山海經·白澤》的宣發,雖然有專門的發行公司負責宣傳,但和《斜月山莊》的第一出品方是浪花不同,《山海經·白澤》的第一出品方是泰和文化,其它投資方只管出錢,所以它從前期籌備到放映的全部工作都由泰和承擔。

三批不同的人開會,江蘺晚始終屹立在老板椅上,可真是難為她了,現在就盼著電影爆個好票房讓她提提精神。

·

離年關越來越近,《山海經·白澤》的話題度就越來越高,江行舟的存在感也越來越強。

《山海經·白澤》制作的第一年,江行舟除了發個專輯、拍個廣告,也沒時間幹別的事,後面兩年,他每年發一張專輯,並舉行了第二次世界巡回演唱會,年前剛剛在扶桑結束了最後一場演唱會。

除此以外,他還抽時間拿遍了國內外的音樂獎項,創作水平不提,唱功已經不比國家隊的歌唱藝術家們差了,只是因為年輕兼偶像出身,加上沒走體制內路線,逼格上不去。

不過江行舟也不在乎這些,他跟江蘺晚一樣都是實用主義者,江蘺晚是想要更多人喜歡自己的電影(票房高),他則想要更多人喜歡自己的歌(銷量高)。

可以說,這三年江行舟根本沒閑著,粉絲也知道他沒閑著,他真的可忙可忙了,寫歌錄音拍mv辦演唱會都可累可累了。

然而在華語樂壇衰弱的今天,普通觀眾不由發出一個疑問:江行舟好久沒出來了,電視電影都沒有,綜藝晚會沒有,連春晚都沒有,他平時都在幹嘛?

【看看你的頭像,江行舟新歌mv裏的造型,難道還能不知道他在發專輯開演唱會?】

【專輯一年才發一張,演唱會也不是天天開,那剩下的時間呢?怎麽不拍個電影錄個綜藝嘛?他長這麽好看不抓緊時間留點熒幕作品,等以後顏殘了就太可惜了。】

【槽多無口,光制作專輯、開演唱會就不清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