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胤禎前腳剛進永和宮,後腳這消息就已經傳開了。

一個年齡剛滿十二周歲的皇阿哥,在還沒有入潮的情況下,並不怎麽受人關注。

受人關注的是豐台大營,是乾清宮裏康熙的意圖。

這是第一個在上書房還讀著書,就直接被安排去軍營的皇阿哥,尤其又是豐台大營,這麽一個敏感的地方。

倘若被安排去的是十三爺,可能大家還能找到皇上這麽做的理由,畢竟十三爺是太子的人,直郡王掌管兵部,安排太子的人去豐台大營,也是能讓人想得通的。

但十四爺,那位說低調也不怎麽低調,可高調的卻總不是地方。

跟去南巡的人都知道,這位在行宮幾乎是日日都要往外跑,而且次次都不空手回來,那民間的小玩意兒也不知道有什麽稀罕的,能讓十四爺沉迷那麽久。

而上次一起伴駕去塞外的人也知道,十四爺獨一無二的面紗,從鼻梁到下巴嚴嚴實實的糊住,而且是被固定在兩個耳朵上,並不是像尋常的面紗那樣,直接系在腦袋後頭。

總之這就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小孩子,若不是出身永和宮德妃,在皇上眾多的阿哥當中,那肯定是不起眼的,就像默默無聞的十二爺一樣。

同樣是站在朝堂上旁聽,同樣沒能領到什麽差事,九爺和十爺就很有存在感,讓人忽視不得。

十二爺跟殿上的柱子也沒什麽區別了,任誰也不會在朝堂上關注一根柱子。

可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十四爺,一出現就是大招,那可是豐台大營啊。

但凡是消息靈通的,甭管是皇阿哥,還是朝臣,還是宮妃都已經琢磨開了。

永和宮裏,德妃看著明黃的聖旨,差點一巴掌打過去。

再平穩的心性,這會兒也穩不住了。

“你真去找皇上了?就這麽直接說的?”德妃皺著眉頭道。

自家孩子是什麽德性,她還不知道嗎,跑過來跟她說想要定婚的時候,那叫一個理直氣壯,既沒有少年人提及婚事的羞赧,也沒有求人時該有的態度。

她是十四的額娘,十四是她最為疼愛的孩子,母子之間親近,想說什麽話直接就說了,她心裏不覺得別扭,反而是歡喜更多,孩子是跟自己不見外。

但十四倘若用同樣的態度去對皇上,也這麽不見外,那可不是什麽好事情。

皇上現在或許不會惱怒,但將來想起來的時候,未必不會惱怒。

胤禎痛快的點了點頭,“皇阿瑪英明神武,我什麽心思都是瞞不過去的,既然如此,那還不如直接說。”

左右這也不是什麽大事兒,他又不是劍指太子之位,更沒有覬覦皇位,想要從上書房結業,想要出宮開府,這還不是皇阿瑪兩句話的事兒,而且也不會損害任何人的利益。

德妃真覺得該跟小兒子好好掰扯掰扯了,她當年只想著讓小兒子跟皇上多多親近,赤子之心那是最好的了,所以並沒有向小兒子灌輸太多皇權至上的想法。

但現在看來,十四腦子裏明顯是缺少了這麽一根筋,只有六七歲的小孩子,如果對皇上是這樣的態度,那還能贊一句父子天性。

但到了十幾歲的年紀,如果對皇上還是這副態度,那就是對皇上、對皇權的不尊重了。

從宮女子到德妃,沒人比她更清楚,帝王能有多大的權利,讓人一日入地獄,一日入天堂。

“你皇阿瑪跟天底下其他普通的阿瑪不一樣,他先是大清的皇帝,再才是你的阿瑪,你不止要把皇上當成阿瑪來敬愛,還要在心裏意識到這是皇上,他管著這天底下所有的事情,是這天底下所有人的阿瑪……”

德妃已經將左右屏退,但她生性謹慎,說話不留半點兒把柄,即便有人把她的話完完整整的呈給皇上,也不會遭了忌諱。

胤禎在這方面的覺悟,是遠遠不及額娘,不及四哥的,她心裏明白額娘說的是對的。

但人的三觀,並不是一時之間就可以被打碎了重組,他知道皇阿瑪是大清朝的皇帝,但是他對‘皇帝’這個身份本身就沒有特別多的感知,心裏的敬畏比旁人要少。

胤禎該聽的全聽了,也試著走心了,只不過這些話難以說到他心眼兒裏頭去,至於後續的成效如何,他自己也無法預測。

孩子大了,德妃頭一次有一種不知道該如何教的感覺,都是她生下的孩子,明明老四一點就透,但到了小十四這兒,她話都已經說得這麽明白了,這孩子還似懂非懂呢。

德妃重重地嘆了口氣,“你只要記住行事切莫莽撞,有事情多同你四哥商量,他讓你怎麽做,你就是想不明白,也先按照你四哥說的去做。”

老四是個外冷內熱的性子,別看時常冷著一張臉,很是不近人情的樣子,可那孩子心裏還是軟的,所以才會在她和孝懿皇後之間這麽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