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而現在遇上了,不光是遇上了,兩邊還動起了手。

按照廉郡王在信上的說法,兩邊一碰面,是直郡王先動的手,為的就是報往日之仇。

往日兩個人什麽仇怨大家也都清楚,直郡王性子有幾分剛烈,確實能做得出來這種事兒。

但是在直郡王的信裏,兩邊卻是為了爭地盤動手的,與舊怨無關,不過是新仇。

按照直郡王的意思,雖然已經出海了,可長幼尊卑也還是要論的,老八仗著在當地的底蘊深、經營的時間長,就對他動手,實在過分。

兩個人來信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希望大清這邊兒能給予他們幫助,而不是幫對方。

直郡王想要更多的火槍,而廉郡王也想要火槍,這玩意兒在大清管控嚴格,在海外也是稀罕物,不容易被淘換到。

這兩封信的內容,知道的人並不多,除了皇室之人,也就只有幾個議政大臣知道了。

大多數人的主張是不管,這兩個人誰都不管,海外那麽遠,誰知道真實情況是什麽樣,兩個人必然有一個撒了謊,要不然就是都撒了謊,為的就是合夥問大清要火槍。

如果是兩個人合夥撒謊,那這火槍自然不能給,若是只有一個人撒了謊,在無法分辨的情況下,要給也只能是都給,那便更不行了。

火槍這東西的殺傷力有多大,大家都是清楚的,把武器運過去,豈不是讓這兄弟倆在海外打得更激烈。

還說是要過去跟人家搶地盤,結果兄弟倆先互相鬥了個你死我活,這算怎麽回事。

外族人都會看大清朝的笑話。

包括幾位議政大臣在內,也包括這些皇子阿哥們,意見都是不給,要不然就是不發表意見的。

康熙最終的決定也是不給,但是卻寫了兩封信,下了一道聖旨,兩封信分別是給直郡王和廉郡王的,聖旨則是給廉郡王的。

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調停,這要是在大清朝的境內,他可犯不上寫什麽信,直接讓這兩個逆子來見他就成了,可是在海外,就不是一件易事了,來回折騰!騰太過麻煩,好在無論是他的書信,還是他的聖旨,都應當是有用的。

誰讓兩個兒子的家眷和額娘都在京城呢,即便這兩個人不打算再做大清的子民,也總還是要做兒子、做父親的吧。

康熙要是不偏心那就不是康熙了,關鍵幾十年了,從他有孩子的時候起,就一直偏心偏得明目張膽,偏得理所當然,不然的話,這麽多兒子,太子之位為什麽從一開始就定了老二,而不是讓眾子公平競爭。

爵位也是如此,誰是郡王,誰是貝勒,誰是貝子,還不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帝王的寵愛,就如同這天上的雷霆雨露一般,可以心懷感念,但絕不能心懷怨恨,給不給的,給多給少,那都是上天的安排。

正如同,康熙一道聖旨就可以讓如日中天的老八出海,一道聖旨也可以廢了太子之位,這樣的權利,很難再讓康熙本人有所顧忌。

所以他寫的這兩封書信,還有這一封聖旨,盡管在他看來已經有幾分委婉了,不然也不會有書信的存在,可也難掩本質:老八讓步,老大得利。

康熙下旨讓廉郡王友愛兄弟,又說他比直郡王早出海兩年,應當多多幫助兄長,更別提之前他還有愧於直郡王了。

廉郡王有愧於直郡王這事兒,幾乎沒人不知道,就連後宮裏的娘娘們,也都清楚。

早些年甚至有小嬪妃為了巴結惠妃,轉而去欺負良妃的,柿子挑軟的捏,當年的直郡王占長,而良妃不管是什麽樣的階品,性格都是一如既往的怯懦。

給不給火槍,康熙是聽了眾人的意見,但這封聖旨,可就沒有詢問眾人的意見了,而是乾坤獨斷,就算是太子和其他幾個兒子都勸了,也沒有任何的用處。

老爺子這手伸得長,人家都已經出海了,還想著當說一不二的大家長,關鍵還是一位處事不太公平的大家長。

胤禎只有一個兒子,也不打算再要旁的孩子了,但就算是對比他的那些侄兒們,有跟他親近的,也有跟他不太熟的,一旦兩邊起了沖突,那也該就事論事,拉偏架這種事兒,總歸是不太好的,尤其是在兩個大人之間!拉偏架。

這要是普通的長輩,早晚會嘗到苦果的那一天,但換作是老爺子就不一樣了,只有他給旁人苦果吃的份兒,旁人哪能給老爺子吃苦果。

就算是直郡王和廉郡王,那也還被老爺子捏著命脈呢,人質不人質的暫且不提,直郡王的火藥,都是大清給提供,廉郡王的生意,也都多倚仗於大清。

也難怪老爺子這般有恃無恐。

若是他當年真的出手了,看看八哥現在就知道,吃虧的肯定不是廢太子。

老爺子一出手,大夥都已經默認廉郡王吃下這個虧了,不過泥人也有三分性子,接下來的這小半年,廉郡王的商隊規模反而比之前縮小了,一次比一次小,買賣的商品也遠不如之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