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2/2頁)

如果不是九哥的話,那就有可能是十六弟,年紀輕而且性格活潑,不像哥哥們一樣重規矩。

當然了,比起兄弟,還是底下的侄子們,更有可能率先模仿起來。

果不其然,頭一個模仿他的人就是自家兒子和弘暲、弘暄,就連向來穩重的弘昌,這一次竟也走在了前頭。

兄弟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還是比小輩兒差了一點,不過讓胤禎沒想到的是,頭一個模仿的人不是九哥,也不是十六弟,居然是三哥。

好家夥,要知道三哥比四哥還年長了一歲,今年也是五十多歲的人了,而且平日裏很重規矩,雖說先前壞了名聲,但這並不妨礙三哥以文人自稱,尤其是這幾年,底下的小輩們都能頂上來了,他們這些長輩自然也就不需要像年輕的時候那麽忙了,三哥也就能抽出時間來,組織文人整理書冊。

皇阿瑪這麽多兒子當中,文人氣質最重的還就數三哥了。

如果不是事情發生在眼前,還挺難想象,三哥會是兄弟們當中頭一個主動換發型的人。

跟胤禎一頭濃!濃密的烏發不同,誠親王黑發裏頭已經添雜了不少白發,尤其是兩邊鬢角的位置,換了新發型之後,雖然比之前顯得精神了,但要說顯年輕,效果其實一般。

三哥是第一個,緊跟著的是九哥,然後是十五弟和十六弟,最後是十哥。

跟小輩們不同,兄弟們當中,還是保留原有發型的人更多。

胤禎雖然不是眾兄弟當中最年輕的,但只看臉的話,那他肯定是最顯年輕的。

但是奈何面容長得有幾分顯老,而且小小年紀就喜歡留胡子,人就比原本顯得更……成熟了。

尚且還比不過已經四十四歲的胤禎。

歲月對胤禎還是挺悠哉的,誰讓他心態年輕,忙的時候喜歡忙裏偷閑,不到四十歲的時候,更是提前進入了半養老狀態,日子過得輕松,朝堂上的事情需要他犯愁的不多,家裏邊需要他犯愁的就更不多了。

弘易不過二十多歲的年紀,就已經統領兵部了,盡管有身份在加成,但這一路的功績也是實打實的,曾經率隊出海,曾經跟海盜遭遇過,而且在練兵方面頗有獨到之處。

在子嗣方面,雖然不比十三哥昌盛,但也很是順利,一女一子,剛好湊了一個‘好’字。

姐弟倆差了三歲,從年歲上來看,也是剛剛好,姐姐開始啟蒙的時候,弟弟剛剛出生,姐弟倆的關系也一直都是‘相愛相殺’。

打過架,鬥過嘴,和睦相處的時候也多,一致對外的時候也很是常見。

跟弘易小時候比起來,這倆孩子應該都屬於淘氣的,好在胤禎這幾年空閑時間多,有大把的時間可以陪著孫女、孫子玩,不像弘易小時候,在盛京那會兒還是形影不離,回到京城之後,能擠出來的時間就不是很多了。

跟哥哥弟弟比起來,胤禎旁的經驗或許稍有欠缺,但是帶孩子的!的經驗絕對獨占鰲頭。

不過已經處在辦養老狀態好幾年的胤禎,又得要忙起來了,四哥準備退位,現在知情的人只有他和弘暉,這幾乎是相當於要給朝廷換個天,牽扯頗多,一絲一毫都不能馬虎。

既要保證朝堂的平穩,另一方面也要保證四哥的歸處。

太上皇,還是主動退位的太上皇,就算是四哥有意放權給弘暉,但手中所掌握的權力仍舊要比新帝大。

如果四爺對弘暉還不夠放心,那他肯定願意在一旁扶持著,但是眼下他對弘暉有著充足的信心,不然也不會想著提前退位,若是還留在權力中心,那對弘暉來說,對於他們父子來說,認知是對於大清的朝政而言,都弊大於利。

四爺要退位,就已經做好了淡出權力中心的準備,把手中的權力徹徹底底交給弘暉,所以連著紫禁城往後都會很少回來住了。

也不需要另外置辦行宮,圓明園就是一處極好的地方,用來當做養老之地很是合適。

四哥要退位,胤禎就得頂上來,不光是在權力交接的時候要緊盯著,免得哪裏出了亂子,四哥退位之後,他也要在朝堂上穩著,幫弘暉穩定朝堂,等到弘暉徹底掌握住了局面,他就可以跟四哥一樣退休了。

他自己是個喜歡躲懶的鹹魚,但四哥不是,勤奮、理智、有大局觀,愛民如子,眼界開闊……是一個極好的皇帝,如果再給四哥幾年、十幾年的時間,可能還會比現在做得更好。

但四哥也是一個極好的阿瑪,於弘暉是這樣,於弘時、弘歷和弘晝也是這樣,盡可能的安排好每一個孩子,不會把誰當做是磨刀石,也不會讓他們庸碌一生。

正是因為了解四哥,胤禎對四哥退位的打算並沒有感到特別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