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群臣稱贊的八賢王,對外的形象一直都很好,在皇三代裏,這位也是很多人心目當中的榜樣。

當年一廢太子之後,皇上讓群臣舉薦太子,當時八爺就是最得人心的,幾乎是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推舉,能被人認可到這種程度,在小孩子心目當中就足以被當做榜樣了。

至於八爺為什麽沒能成為太子,小孩子就沒辦法想的那麽深入了,一致的觀點大概都是——八爺才能太過。

正是因為才能太過,所以才會遭人忌憚,甚至是皇上也不得不忌憚於有大才能的八爺。

弘時就是皇三代裏最最典型的小孩子,沒有更多的方式和方法了解朝堂上的事情,在這方面也全然沒有什麽經驗,當然心性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大概只有心性簡單的人,才不會往深了去思索。

弘時從阿瑪書房出來的時候,表情都是恍惚的,阿瑪口中的八叔跟他印象中的完全不一樣,阿瑪說的話,他也願意去相信,只是耳朵聽見的和眼睛看見的差別太大了。

可憐的孩子,現在都不知道該如何抉擇好了,私心裏,他還是更相信阿瑪的,只是不太願意相信八叔是這樣的人。

仍舊坐在書房的四爺,這會兒心裏邊兒也有些頹然,他都不知道弘時對老八的印象居然會這麽好,明明兩個人壓根就沒有怎麽接觸過。

上輩子的推斷並不能全然放到這輩子來,如果連弘時對老八的印象都這麽好,那在其他人眼中的老八,不會真的是一位謙恭知禮的賢王吧。

重新去看這輩子的老八,要說能力也是有的,但絕對沒有像傳言中的那樣厲害,不至於厲害到連皇阿瑪都需要忌憚老八,只是比較會做人罷了。

借花獻佛,慷他人之慨,這些都是老八做慣了的事兒,拿著旁人的東西去給自己換人情,手段雖然有用但並不高明,就像弘時這次的事情一樣,裏裏外外都透露著幾分下作。

這輩子追繳戶部的欠銀,十四並沒有參與,就連他也只參與了一半,手段強硬,立場堅決,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也遭了很多的罵名。

當年是有十四替他頂了罵名,這輩子可沒人,如果只是遭了罵名那也就罷了,關鍵是追繳欠銀一事並沒有上輩子順利,辦到一半的差事就被皇阿瑪交給了老八。

老八就特別會做人,不像他這麽不好說話,老八在討債的時候,也還是那個好說話的老八,欠銀還不上,那就再往後拖一拖,往後拖一拖還是還不上,那還上一點兒也行……

在這件事情上,老八幾乎就像是沒有底線一樣,國庫的銀子沒能收回來多少,自己的人情卻撒得滿大清都是,正是基於這些人情,保舉老八為太子的人,比上輩子還要多得多。

若是如此都能夠被稱之為‘賢王’的話,那大清離滅亡已經不遠了。

四爺皺著眉頭,從老八身上,從這麽多朝臣身上,從皇阿瑪身上,從已經被掏空得差不多的國庫身上,他幾乎可以預見到,這是一個比上輩子還要爛的爛攤子。

沒人喜歡收拾爛攤子,即便有這個能力和精力,也絕不會有這個興趣的。

四爺在椅子上坐了良久,這輩子‘他’背負了那麽多的罵名,也被人潑了那麽多的汙水,仍舊兢兢業業,按照十四弟的話來,他是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幹的比驢累,盡可能多的為朝廷,為大清和百姓做些事情。

他這段時間本也是這麽想的,他畢竟不是皇帝,作為大清的親王,他能做的事情不多,如今能選擇的也不過是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管好,壓根兒就管不到別人。

自己不懈怠、不放棄,也就可以問心無愧了。

但從現在起,他不這麽想了。

一個越來越糟糕的爛攤子,不能指望用一根竹杆頂起來,這樣雖然會減慢變壞的速度,但不過是延長了這中間的過程罷了,作用不大。

倒不如把這根竹竿也撤了去,讓這爛攤子加速倒塌,才能從根子上把腐朽的東西換了,便是換一個攤子,也好過收拾一個爛攤子。

四爺的想法不足為外人道也,他只同十四弟一個人說了,無論是曾經,還是現在,能讓他全心信任的人本也就這麽一個。

胤禎在這些事情上,向來是四哥怎麽說,他就怎麽做,這回也不例外,甭管四哥是為什麽改了主意,反正也不過是換條路走,目的地和初衷都還是一樣的。

“粘杆處查的怎麽樣了,如果這事兒真的是人為而非意外,那倒是正好可以從這件事情上入手,也免得轉變過於突兀,引人懷疑。”胤禎提議道。

四爺不怕引人懷疑,除非有像他和十四弟同樣經歷的人,否則又怎麽會猜想到他有這麽大轉變的原因,就算是猜想到了,那也沒什麽。

他不過是停下來歇一歇,暫時不想再去做‘壞人’,也不去做像老八那樣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