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乾清宮這個地方對胤禎來說,已經很不陌生了,當然更讓他不覺得陌生的還是養心殿。

皇阿瑪傳他來乾清宮,臉上又是這麽嚴肅的一副表情,看樣子應當是有大事兒要說,不知道是發現了他偷偷安排人造船,還是發現了他和四哥往來的密信。

前者的可能性應該更大點,若是後者的話,那今兒過來的就應當是他和四哥兩個人了。

康熙瞧了瞧下方看起來甚是輕松的小兒子,這樣怡然自得的狀態,確實挺少見的,當年老二來乾清宮,也很少有這麽放松的時候,可見是個膽子大的,也是個心思淺的。

越是把十四和老四放到一塊做比較,優缺點就越是明顯,十四不缺乏幹勁兒,也不缺乏勇氣,但可能是生活過於順遂了些,所以心思也淺了些,如果將來真有一日繼承大位,他免不了要擔心十四會被一些大臣牽著鼻子走。

老四就比十四合適多了,但就是太合適了,也讓人放心不下。

“若朕百年之後,你覺得如何安排廢太子和直郡王更合適?”

還能如何安排呢,就照上輩子的例子來唄,能用就一定得用,若是不能用的話,也就是給個爵位,在府裏邊或者是莊子裏養老。

胤禎微微低了低頭,並沒有說對廢太子和直郡王的安排,說的是他對自個兒的安排。

“兒臣願為賢王,將來跟大哥和二哥肯定還要再做同僚,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相信將來必定不會讓皇阿瑪失望的。”

讓四哥犯愁的是沒有一個合適的繼承人,但到了皇阿瑪這兒,明明有那麽合適的繼承人在,卻偏偏不肯立儲,非要搞什麽平衡之道。

老爺子的心思,壓根兒就不是他這種凡人可以揣測的。

剛好,康熙也是這麽想的,他也沒辦法理解十四腦子裏到底在想什麽東西,明明局面已經一片大好了,可以說不輸老四,老八之前留下來的那部分班底,基本上都給了十四。

跟當年的老八比起來,十四的名聲或許是差了幾分,但是出身要比老八好,也足以彌補名聲上的不足了,更何況名聲這東西本就是人吹出來的,十四若是願意,也完全可以效仿老八當年的子,名聲這東西花銀子、用手!手段也是可以弄來的。

可站在這麽一個位置上,還想著要做賢王,到底是腦子裏進水了,還是壓根兒就沒長那根筋。

“你可要想明白了,當年福全也說願為賢王,做賢王如何,你看看已經逝世的福全,就應當明白,賢王不是那麽好做的。”

說起來,皇阿瑪口中的‘福全’還是胤禎的二伯呢,是皇阿瑪的兄長。

據說當年皇瑪法曾問二伯將來有什麽志向,二伯就說自己願為賢王。

也是因為如此,皇阿瑪和二伯早些年那也是兄友弟恭的典範,只是二伯後來從能夠領兵打仗的‘權王’變成了閑王,連議政大臣的位置都丟了。

至於讓二伯丟了議政權的那件事兒,責任也不全在二伯身上,被削了爵位,又被撤掉了議政大臣一職,這懲罰在當時看來都有些過了,放到如今再看,也覺得懲處過重。

胤禎明白皇阿瑪想表達什麽,也難為皇阿瑪了,把話說的這樣明白,甚至不惜把自己和二伯拉出來做例子。

做帝王和做賢王確實不一樣,前者一言定人生死禍福,後者連自己的生死禍福都沒法掌控,需要受制於人。

當年那件事兒,任誰都會覺得二伯委屈,都覺得二伯不會在心裏頭後悔當年選擇做賢王的決定。

有前車之鑒在眼前,胤禎不覺得有什麽,跟二伯共敘兄弟之情的是皇阿瑪,又不是四哥,至於四哥的為人,他是百分百信得過的,不必憂心會落得跟二伯一樣的下場。

就算有朝一日,他真的跟二伯有了同樣的遭遇,那也無妨,賢王和閑王,就差了一個字,在他這兒反正是各有利弊,前者有權,後者有閑,他都接受得了。

“兒臣以為人各有志,強求不得。”

他不適合做皇帝,也不願意做皇帝,甚至他打從心眼裏就覺得,只有四哥才配得上那個位置,其他的兄弟,包括他自己,都不配。

康熙做了那麽多年的帝王,見到過最多的就是有野心之輩,沒有野心的人往往也走不到他面前來,在十四這兒算是看走了眼。

也不光是十四,還有老四。

這兄弟倆一年多在朝堂上一唱一和的,排除了異己不說,還瞞過!過了所有人的眼睛,怕是老八都被蒙在鼓裏頭了,拿出自己的人手去,不過是為老四做了嫁衣。

也罷,都已經到這份上了,十四一點心思都沒有,壓根就沒有人可以再跟老四相爭了,他還不至於把老二他們再拉出來。

面對既定的事實,老爺子接受的倒也挺快,本來在他把十四叫過來的時候,心裏邊就已經偏向老四了,如今不過是十四一點指望都沒有了,不爭氣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