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紀事之我主沉浮 第五卷 大結局之我主浮沉 第四十四章 奪門之驚變(第4/4頁)

“別怪母後,也別怪祁鈺。祁鈺在亂局危困中承繼大業,於國有功,於民有情。雖然對於你,他做得有些過了。可他終究是沒有痛下狠手。你想想,在他膝下無子的情況下,你卻在南宮接二連三地誕下皇子,若他真是想斬盡殺絕,讓你絕子或是暴斃,他做得到。”太孫後緩緩說道,她輕移鳳履,一步一步緩緩走下石台。

置身在金亭之中,看不到它的特別之處,可是走得遠些回眸而望,才發現它是那樣的神聖。

這兩座鎏金銅亭坐落在乾清宮露台兩側的石台之上,金殿深廣各一間,圓形攢尖式的上層檐上安有鑄造古雅的寶頂象征江山社稷掌握在皇帝手中,所以才被稱為江山社稷金殿,也稱金亭子。

“母後,今日帶兒臣在這金亭中問話,是否想要當面訓誡、提點兒臣?”朱祁鎮仿佛悟到了。

“祁鈺是個聰明的孩子!”孫太後望著朱祁鎮緩緩說道:“有的時候,他比你聰明。所以母後想讓他得以壽終正寢!”“母後,兒臣在南宮的時候確實無數次想過要親手殺死他,可是當兒臣出了南宮,重新坐在金殿上俯視群臣的時候,兒臣改了主意。再次主掌權柄,實屬是上天厚眷,兒臣若不能勵精圖治、造福社稷與蒼生,倒不如永遠被囚於南宮的好。所以,兒臣不會為了泄私恨,而害了二弟。”朱祁鎮目光炯炯,在明媚的太陽下閃出異樣的光澤,讓人不能置疑、不能不從,這便是天子的龍威吧。

聽到他再次稱朱祁鈺為二弟,孫太後笑了,如朝霞般絢麗的笑容,“如此,甚好。”“還有於謙!”朱祁鎮面色沉靜泰然說道。

經歷了太多的是是非非、起起伏伏,他已經能將孫太後心中的擔憂與疑慮猜度得差不多了,所以他才能如此坦然以對,“也許臣子和百姓們會認為朕處死於謙只是為了使‘奪門之變’師出有名,是為了打擊二弟,為了報復。

可是他們想錯了,於謙對大明的功勛是任何人都不能磨滅的,即使是朕,也不能。

只是,自父皇時起他就備受倚重,北京保衛戰後更是功高蓋天,於亂世中力挽狂瀾他當仁不讓,可他為人太過剛毅,處處以衛道士自居。

所有人都不入他的眼,處事固執己見又不能順機應變。

這些年他太過專權,幹預六部,淩厲無情,頤指氣使,在朝中與百官積怨甚深。

他,與太平年間以德治世的為官之道格格不入,所以……”孫太後臉上的笑意越發舒展起來,有多少年她沒有如此暢快地笑了?“皇上重掌大寶,須得以雷靂之勢做一兩件樹威立信的事,只是於謙於國實屬有功,他一人之死原本已十分可惜,就請皇上放了他的宗族子嗣吧!”朱祁鎮點了點頭。

孫太後凝望著金亭子,看著那象征著江山社稷的金亭子,她仿佛像是看到了另外一個人。

昨天收到他的傳書,他新得了一個孫子。

他給他起名為“帝元”,只是奇怪這孩子不姓許,也不姓趙,而是姓“尹!”“尹帝元——隱元帝!”她現在懂了。

他是用這種方法在告訴她,他們代代傳承下來的不是曾經尊貴無比的宋朝國姓——趙姓,也不是所謂的皇室血脈,而是一種信念,一種責任,更是一種能力。

強國之心,復國之力。

他們隱帝於朝,讓大明的朱姓子孫永遠如芒刺在身,永遠不能懈怠,這樣才能勵精圖治,令天下安,百姓安,國運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