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風雨長路 【哀別】(第4/4頁)

其余突厥將士見大勢已去,紛紛棄械歸降,僅余不足千人的小隊拼死逃出,直奔軍中報訊。

那一番風雲變色的血屠之景,饒是蕭綦淡淡講來,亦足以驚心動魄,令聽者膽寒。遙想當時情狀,我屏息失神,不覺手心盡是冷汗,長長籲了口氣,“這徐景琿真是神人,身負八處重傷,還能力斬強敵於馬下!”

蕭綦大笑道,“如此虎將,在我麾下何止徐景琿一人!”

窗外清冽月色,映著他臉上豪氣勃發,堅毅側臉仿佛籠上一層霜色,那蟠龍王袍上的金龍,仿佛隨時會躍入雲霄,森然搏人。恍惚間令我錯覺,似又回到了蒼茫肅殺塞外邊關。看慣了朝堂上莊穆雍容,習慣了煙羅帳裏百般纏綿,我幾乎淡忘了當年的震懾,淡忘了眼前之人,才是真正從刀山血海裏踏過,歷經了修羅地獄,仗劍踏平山河,一步步登上這九重天闕的殺伐之神。

一夜無夢,卻幾番從朦朧中醒來,總覺心緒不寧。

輾轉直到天色將明,才迷糊睡去。剛合了眼,倏忽就敲過了五更。

陡然聽得外頭一陣腳步匆忙,值宿內侍在外面撲通跪下,顫著嗓子通稟,“啟奏王爺王妃,慈安寺來人奏報——”

我一驚,莫名的緊窒攥住心口,來不及開口,蕭綦已掀簾坐起,“慈安寺何事?”

“昨夜三更時分,晉敏長公主薨逝了。”

母親去得很安祥,連宿在外屋的徐姑姑也沒有聽見半分動靜。

她就這樣靜靜地去了,素衣布襪,不染纖塵,躺在檀木禪床之上,眉目寧和,仿佛只是午間小睡而已,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都會將她驚醒。

“公主從來沒有睡得那樣遲,入夜還到庭中站了半晌,望著南邊出神,回房又念了半宿的經文。奴婢催她就寢,她卻說要念足九遍經文給小郡主祈福,少一遍都不行。”徐姑姑怔怔捧著母親的佛珠,眼淚簌簌落下,“公主她,是知道自己要去了罷。”

我默然坐在母親身邊,伸手撫平她衣角的一道淺褶,唯恐手腳太重,驚擾了她的清眠。

滄桑歲月,褪去了昔日國色天香的容顏,積澱為澄靜的光華,如玉中透出,照亮周圍的每一個人。

母親是真正的金枝玉葉,只能活在錦繡瑯苑之中,永世不能沾染塵垢,也承載不起半分沉重和黑暗。或許她真是謫入凡塵歷劫的仙子,如今終於脫了塵籍,羽化歸去;或許只有在清凈無塵,沒有恩怨利欲,沒有離合悲苦的地方,才是她最後的歸宿。

我靜靜凝望母親聖潔睡顏,舍不得移開目光,舍不得離開她身旁。幼年往事紛蕓而至,母親的一顰一笑,一聲低喚,一句叮嚀,歷歷如在眼前。她在的時候,我總是怕她嘮叨,總覺諸事纏身,沒有閑暇和心力來陪伴她。母親從來不會埋怨,哪怕望眼欲穿地盼望我們,也只是默默守望在遠處,永遠體諒我們的不易。我知道她還想我再陪她去湯泉宮,知道她想去皇陵拜謁先祖陵寢,知道她想時常看到哥哥的兒女……這些我都知道,卻總是在無休止的繁擾中拖延過去,總覺得這些不是要緊事,母親反正會等著,任何時候都有她在我身後等著……我從未想到,有一天她會驟然撒手離去,連追悔的機會都不給我。

親手為她更衣整妝,為她梳起發髻……幼時都是母親為我做這一切,而我卻是最後一次親手侍候她。握著玉梳,我的手顫抖得無法舉起,一支玉簪久久都插不進她發髻。徐姑姑早已哭成淚人兒,周遭一片泣聲,唯獨我欲哭無淚,心中只余空茫。

慈安寺裏鐘聲長鳴,夏日陽光照得乾坤朗朗,天際熾白一片。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我立在菩提樹下,仰首見清風過處,木葉搖曳,久久不止。

刹那間,鋪天蓋地的辛酸孤獨將我湮沒。

阿越輕聲稟報說,蕭綦已到了正殿,聞訊趕來吊唁的命婦們也快到山門了。我戚然回頭,見她紅腫了雙目,默默呈上絲帕讓我凈面整妝,隱忍的悲戚之色不似旁人哭號露骨,愈見真摯可貴。我心中感動,握了握她纖削的手,讓她去陪伴悲傷過度的徐姑姑。

我的目光越過她肩頭,看見長廊的盡頭,蕭綦玄衣素冠,大步踏來,偉岸身形仿佛將那灼人日光也擋在身後。

陡然間,只覺周身力氣消失,腳下虛軟,再不能支撐。他一言不發將我攬入懷中,用力攬緊,眉宇間俱是深深疼惜。

父親不知所蹤,母親撒手人寰,子澹終成陌路……如今除了哥哥,我也只剩蕭綦一個至親至愛之人,只剩他在我身邊,相扶相攜,將這漫長崎嶇的一生走完。

淚水終於洶湧決堤,我用盡全身力氣抱住他,似抱住溺水時唯一的浮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