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鐵血江山 【將伐】(第2/3頁)

謝小禾卻急道,“王妃恕罪!沁兒年紀尚幼,不知禮儀……”

“謝將軍多慮了。”我微笑打斷他急切的解釋,正欲開口,突然胸中翻湧,一陣咳嗽襲來,掩了口,一時說不出話來。

阿越忙遞上湯藥來。

我接過藥盞,忽聽沁兒輕怯怯地開口,“咳嗽的時候,不可以喝水。”

我與謝小禾均是一怔,卻見她擡起頭,眸子晶瑩,隱含戚色,“我娘說,咳嗽的時候喝水會嗆到。”

“傻丫頭……”謝小禾啼笑皆非,我亦笑了,心頭卻酸楚不已。

“好,那我不喝。”我放下藥盞,含笑看她,“你叫牟沁之,嗯,這名字很好聽。”

她眸光晶瑩地看我。

“我的名字是王儇。”我起身,朝她伸出手,“我們四下瞧瞧,看看你喜歡哪一間屋子,好麽?”

她遲疑片刻,終於怯怯將小手交給我。

——從此後,我多了一個女兒。

握著這孩子的手,我心中突然充滿寧靜與柔軟。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到此刻我才明白它的含義。

在我的身體裏,是我與蕭綦的孩子,而身邊這個在戰爭裏失去父母,失去一切的孩子,同樣也將是我珍愛的寶貝——我會好好愛她,保護她,補償給她愛與溫暖。

不僅僅是她,還有那麽多孤苦的孩子,他們都不該成為戰爭的犧牲品。

牽著沁兒一路穿過回廊,心中越發明晰,霍然開朗——

在屬於男人的戰爭裏,女人並非只能守在家中等待丈夫歸來。

我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月光清寒,穿透窗欞,照徹堂前玉砌雕欄。

蕭綦面對案幾上漆黑的劍匣,周身籠在寒月清輝裏,,雖凝然不動,卻有森然寒意迫人而來。

劍匣緩緩開啟,一柄鯊鞘吞銀,通體烏黑斑駁的長劍重握在他手中。

劍一入手,此人此劍,仿佛合為一體。

肅殺之氣彌散,恍惚似重回大漠長空,黃沙萬裏的塞外。

——這是他隨身的佩劍,隨他馬踏關山,橫掃千軍,渴飲胡虜血,十年來從未離身,直至入京逼宮,臨朝主政。那之後,他以攝政王之尊,爵冠朝服加身,佩劍亦換為符合親王儀制的龍紋七星長劍。

這把飲血的劍,便連同昔日雪亮甲胄一起封藏。

封劍之日,我伴在他身側,親眼見他合上劍匣。

當時我笑言,“但願此劍永無出鞘之日,遂得天下太平。”

言猶在耳,烽煙又起,這把劍飲血半生,終究還是重現世間。

月光下,蕭綦平舉長劍,三尺青鋒森然出鞘。

我猛地閉了眼,只覺眉睫皆寒,一時不敢直視。

終究,還是殺伐,殺伐,殺伐。

豫章王的勁旅鐵蹄之下,再沒有寬憫和饒恕,所帶來的,只有殺戮和懲戒、威懾和滅亡。

我嘆息,他回身看向我,目光森寒,似有千鈞。

我向他走去,腳下虛浮,又似沉重如鉛。

他皺眉,還劍入鞘,“別過來,刀兵兇器,不宜近身!”

我悵然一笑,伸手握住那烏黑斑駁的劍鞘,緩緩摩娑——每一處斑駁,都是一個生死印記,這把劍上究竟銘刻了多少血與火,生與死,悲與烈。

“阿嫵!”他奪過劍,重重擲在案上,“這劍煞氣太重,於你不祥,會傷身的。”

我笑了笑,“煞氣再重,也重不過你,我又何曾怕過。”

他不說話,沉默凝視我。

我仰頭,微笑如常。

自唐競謀反、突厥入關、哥哥身陷敵營,一連串的變故,直叫風雲變色。

然而我的反應,卻比他預料的堅強——沒有病倒,沒有驚惶,在他面前我始終以沉靜相對。當全天下都在望著他的時候,只有我站在他的身後,是他唯一可以慰藉的力量,給他最後一處安寧的地方。

月光如水,將兩個人的影子映在地上,浸在溶溶月色裏,微微浮動。或許是月光太明亮,耀得眼前漸化模糊,濃濃的酸澀湧上。

離別就在明日。

今宵之後,不知道要等待過多少個漫漫長夜,才得相聚。

此去關山萬裏,長風難度,惟有共此一輪月華,憑寄相思,流照君側。

他擡手,輕輕撫上我臉頰,掌心溫濕,竟是我自己的淚。

什麽時候,我竟已淚流滿面。

“你怨我麽,阿嫵?”他啞聲開口,隱隱有一絲發顫。

——我怨怪麽?

若說沒有,那是假話。

偏偏在最艱難的時候,他遠赴沙場,留下我一人,獨自面對種種艱辛——孤苦、憂懼、叵測,甚至生育的苦難。

不是不痛,不是不怨。

我只是一個女人,一個害怕離別,害怕孤獨的女人。

然而,我更是蕭綦的妻子,豫章王的王妃。

這痛,已不是我一人的痛,這怨也不是我一人的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