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有匪君子63(第3/3頁)

李治聞言,卻是笑哼了一聲,“子喬說的是,可你沒說全啊。阿史那伏念是因為你與程務挺二人北上進逼,走投無路,才會投降。若他當真有余地回旋,又怎會輕易帶著部落酋長歸順呢?既然不是真心歸順,留他們又有何用?”

蘇子喬:“……”

蘇子喬:“子喬愚鈍,望聖人明示。”

李治:“既非真心投降,理應處死。我擬三天之後,在長安鬧市斬殺戰俘。”

蘇子喬猛地擡頭,漆黑的眸子中閃過震驚之色,“聖人,此事裴將軍可知情?”

李治神色一冷,他掀了掀眼皮,目光帶有冷意,“怎麽?如何處理戰俘,還需知會裴行儉?”

蘇子喬心中微微一沉,他緩緩地吸了一口氣,斟酌著言辭,“聖人是大唐天子,您要做什麽,自然是有您的理由。只是此次突厥的戰俘,他們在歸降的唯一條件,便是歸降之後,可保全性命。裴將軍身為主帥,已經代表朝廷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如今聖人卻要斬殺戰俘,恐怕……”

“恐怕什麽?”

蘇子喬話還沒說完,李治便已陰森森地打斷了他的話。

“蘇子喬,我倒是不知,一個裴行儉也能代表朝廷了?”

蘇子喬默了默,然後緩緩地說道:“聖人,大唐自開國以來,對戰俘向來寬大為懷。先帝被周邊四境奉為天可汗,聖人在萬國之中,亦是聖名遠播,深得各國國主的敬佩與擁戴。為何此次非要對突厥戰俘大開殺戒?裴將軍在此戰中,為大唐鞠躬盡瘁,從未有半點私心。”

李治的神色冷了下去,“哦?你的意思,是突厥的戰俘殺不得?”

蘇子喬沉默。

他雖長期在外鎮守,可對朝中局勢也頗有了解。

聖人近年來頭疾越來越嚴重,在政事上也越來越依賴皇後殿下。

一個人的改變,源自於身邊許多的人和事。

裴行儉是李治曾十分信任的人,鎮守西域時整頓邊務井井有條,擔任吏部尚書,吏治改革也可圈可點,如今出征突厥,不戰而屈人之兵,聲望已經極高。

今時今日的裴行儉,足以出將入相。

突厥歸順,突厥可汗及其部落首領成戰俘,被押解回長安,本是好事。

不管他們是否真心歸順,都已經為大唐控制。

如今卻說戰俘並非真心歸順,要斬殺之。

有人借戰俘之事,打擊裴行儉的聲望。

此戰裴行儉無功,即使他帶回了突厥可汗和部落酋長。

可在打擊裴行儉之時,可有人想過,若是此刻殺了戰俘,大唐豈不是成了背信棄義之國?

大唐國威何在?

聖人聖名何在?

他日,誰還敢歸降大唐?

“聖人,當日裴將軍奉命出征突厥,這一年多來,嘔心瀝血,日日想著如何減少我軍傷亡,令突厥歸順。阿史那伏念投降雖是因為我與程務挺將軍北上進逼,可身為一國之首,若是還沒到山窮水盡,又豈會甘心投降?先時不是真心,後來迫於無奈歸順,為何不能容忍?昔日英國公帶我討伐高麗,高麗王高藏亦是如此,甚至在高麗被納入安東都護府管轄之後,高麗舊部仍有人想要復國,那些投降之人,誰不是到了山窮水盡之時才放下手中的武器——”

李治聽著蘇子喬的話,勃然大怒,喝道:“蘇子喬!”

裴炎連續兩天入宮,與他分析突厥局勢。說裴行儉在此戰中並非功臣,立下大功的理應是北上進逼突厥大營的蘇子喬與程務挺。

李治對蘇子喬有偏愛之情,此番召他入宮,本是有意將此次打了勝仗的頭功算在他身上。

誰知蘇子喬卻是榆木一根。

蘇子喬仿若沒看到聖人大怒,一字一句無比清晰地說道:“大唐開國以來,對戰俘從未大開殺戒。朝廷既要裴將軍掛帥出征,他的一言一行,便是代表朝廷。昔日他既已代表答應阿史那伏念保全戰俘的性命,今日朝廷便該信守承諾。毀約背信,是不義之舉!”

李治氣得額角青筋暴跳,“蘇子喬,閉嘴!”

蘇子喬卻是心一橫,膽大包天得不管不顧。

只見他直挺挺地跪下,擲地有聲地說道:“公然斬殺戰俘,是背信棄義之舉,必令天下人恥笑心寒。子喬萬死,懇請聖人三思,勿聽小人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