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全軍覆沒(第3/4頁)

“十一年前,楚軍偷襲,謝家為牽制楚軍,為掩護百姓渡河,為了聖上的大業,死守荊南。謝無量一介文弱書生,面對裝備精良的南楚大軍,死守了一個多月!”

“後來城中的糧食吃光了,實在無力抵擋楚軍。”

“謝家滿門壯烈。”

裴公擲地有聲:“城破之前,謝無量為保全城中百姓,讓親兵割下他的頭顱獻給楚軍,以平息楚軍怒火,南楚趙氏這才沒有屠城。”

隨著他的講述,風聲陡然變得淒厲。

大臣們神色凝重,一言不發。

裴公眼簾擡起,渾濁蒼老的眼睛裏迸射出兩道精光:“聖上,謝家憂國忘家,捐軀濟難,無愧於祖宗,無愧於百姓,更無愧於聖上!荊南百姓不會忘記謝家的恩德!謝貴妃是謝無量的胞妹,膝下只有一子一女,貴妃多病,七公主誠孝,侍奉湯藥,不離左右,您怎麽忍心讓七公主代嫁?!”

他語氣冷厲辛辣。

“聖上,七公主的名字是謝無量起的,如果謝無量還在,您會讓七公主遠嫁嗎?”

李德臉色冰寒。

大臣們跪在地上,不敢吭聲,臉上卻都露出了感慨和羞愧之色。

如裴公所說,當得知葉魯酋長求娶七公主時,他們都松了口氣——朱綠蕓不必嫁了。

他們為保全朱氏最後一點血脈費盡心思,全然不顧七公主的死活,無顏面對謝氏啊!

李德將朝臣感慨的神色盡收眼底。

裴公先提起當年的許諾,再質問朝臣是否還忠心於朱氏,又提起謝家,朝臣就算再偏心朱綠蕓,也不可能公開贊成讓李瑤英替嫁。

自己若是執意讓瑤英去和親,不僅會讓如裴家、謝家這樣追隨他的世家豪族寒心,也會讓前朝舊臣心生恐懼,裴都督等人更是會憤憤不平。

新朝初立,他費盡心機平衡前朝舊臣、世家、豪族、寒門、武將,不讓任何一方勢力獨大,然而世家還是漸漸掌控了朝堂。

他不能在這個時候讓忠臣寒心。

朝堂上的暗流洶湧遠比葉魯部落的一萬鐵騎更重要。

李德權衡再三,很快做出了決定。

“葉魯部落求娶的是福康公主。”

話音落下,大臣們沒有提出異議。

殿庭前風聲呼嘯。

瑤英站在裴公身側,汗濕衣衫,心跳如鼓,慢慢閉上了眼睛。

幾年前,她偶然救了裴公的重孫裴玉一命,裴公許諾說會為她做一件事,這件事必須和李仲虔、謝貴妃都無關。

當她發現李玄貞居然想讓她代嫁的時候,立刻想到了裴公。

萬幸,裴公是個守約的人。

……

李德留裴公住下,和他商討賜婚的事。

瑤英告退。

鄭宰相目送瑤英走遠的背影,臉上神情復雜。

昨天,兒子鄭景求到他的面前,說他傾心於七公主,請求他幫忙勸說李德,阻止李德和東宮以七公主代嫁。

鄭家和二皇子商討過婚事,雖然後來不了了之,但是只要鄭家拿出之前擬定的婚書和信物,加上七公主配合,還是可以讓外人信服。

鄭宰相斷然拒絕:“你為七公主得罪東宮,以後的仕途就徹底毀了!”

鄭景毅然決然地道:“只要能救七公主,兒子願意永不出仕。”

鄭宰相無可奈何,勉強答應下來。

鄭景立刻去找七公主商量怎麽定下說辭,走的時候興高采烈,回來時卻垂頭喪氣。

鄭宰相皺眉問:“七公主奚落你了?”

兒子資質平平,經常被人嘲笑。

鄭景搖了搖頭:“七公主沒有奚落我。”

李瑤英沒有奚落鄭景,她驚訝於鄭景主動伸出援手,感激他雪中送炭,鄭重謝過他的好意,最後道:“三郎高才,日後必定是國之棟梁,不該為我前途盡毀。三郎不必為我憂心,我已經有了自保之法。”

鄭宰相嗤之以鼻,一個小娘子怎麽自保?

不過他還是佩服李瑤英臨危不亂,這個時候了還能為鄭景的前途找想。

他以為李瑤英說有自保的法子是哄鄭景的。

萬萬沒想到她居然能請動裴公。

鄭宰相眉頭一皺。

長安和魏郡相隔千裏,裴公應該早就動身了,那時候葉魯部落還沒有上書求娶。

李瑤英一定是在發現東宮想要讓她代嫁的時候就給裴公送信了,所以裴公才來得如此及時,賜婚詔書還未頒布,聖上隨時可以改變主意。

這份魄力,當真難得。

……

李德收回賜婚詔書的消息很快傳到東宮。

鄭璧玉輕輕籲了口氣,她不願看到七公主為朱綠蕓的任性葬送一生。

魏明大失所望。

李玄貞反應平靜,既沒有氣急敗壞,也沒有松一口氣。

他只是淡淡地喔了一聲,轉頭叫來幕僚,繼續商討怎麽阻止朱綠蕓和親。

李德沒有許婚,葉魯酋長十分失望,上書求見,許下更多諾言,李德忙著陪伴裴公,沒有接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