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袈裟(第2/4頁)

瑤英點點頭,她記得以前也是如此,大戰過後,曇摩羅伽會主持法會,誦經祈福。

她和李仲虔去了別院,召集人馬,清點人數,收集各方情報,送出一封封信件,指揮遠在高昌的達摩發布詔令,安排兵馬去各地接回被羈押的流民。

一個時辰後,緣覺找了過來。

“公主,王請您去王寺一趟。”

李仲虔皺眉,問:“去王寺幹什麽?”

現在王庭人都知道曇摩羅伽對瑤英動了男女之情,讓她去王寺,那些信眾發起狂來怎麽辦?

緣覺躬身道:“請衛國公寬心,王寺內外都有禁衛軍把守,寺中僧人和到場的百姓絕不敢為難公主。”

瑤英心裏正在擔心曇摩羅伽,寫完一封信,拍拍手,“你帶路吧。”

……

王寺。

廣場法台,經幡飄揚,花鬘環繞,香爐吐煙,薄霧氤氳,數百支銀燭熊熊燃燒,將高台照得燦爛輝煌。

梵鐘、金鼓、磬、鉦鼓、鐃鈸依次響起,梵音陣陣。

法台之上,曇摩羅伽端坐於佛像前,一襲雪白金紋袈裟,唱禱超度經文,周身似有佛光籠罩,氣度高潔優雅,嗓音清冷宛轉。

身著法衣的眾僧立在法台下,跟著一起誦經。

法台下人潮湧動,黑壓壓一大片,整座城的百姓全都來了。他們合十拜禮,默念逝去親人的名字,眼中熱淚滾出。

軍中將領、留守聖城的官員、諸部酋長、隨援軍一起從各地趕來的領主和他國使者也都在台下叩拜,念誦經文。

誦經聲如千江萬河匯入大海,凝聚成浩瀚的浪濤。

莊嚴的法事結束,眾人低頭拭淚。

曇摩羅伽起身,碧眸環視一圈,眸光清清淡淡,在信眾、僧人們的注目中,放下手中的錫杖,一步一步走下高台,朝佛殿走去。

百姓們茫然四顧,面面相覷,擡腳跟上他,呼喚他的法號。

禁衛軍把他們攔在大殿外。

曇摩羅伽一言不發。

大殿裏也燃了數支燭火,青煙彌漫,維那提多法師站在佛殿前,手中拄著銅杖,蒼老的面孔透出幾分悲憫。

曇摩羅伽走進大殿,袈裟上閃動的金光如皺起的水波,擡起頭,仰望殿堂裏金光燦燦的佛陀,雙手合十。

“我率軍殺敵,鑄下無數殺孽,當受責罰。”

提多法師長嘆一聲,緩緩地道:“王,百姓和僧人都已經知道您攝政王的身份,您拯救萬民於水火,仍然是百姓心目中的佛子,您不該受罰。”

曇摩羅伽臉上沒有一絲表情,看著佛像,淡淡地道:“一日為沙門中人,一日當遵守戒律。”

他停頓了一會兒,“這是我最後一次領罰。”

提多法師愣住,皺紋密布的臉抖動了幾下,幾乎站立不穩。

“王……”他反應過來,神情沉痛,“賽桑耳將軍由寺中僧兵親手誅殺……寺主他們不想重蹈覆轍,所以才會在得知您是攝政王後驚慌失措,聽信赤瑪公主他們的話,以為您失去理智,濫殺無辜……百姓都被瞞在鼓裏,他們不懂朝政,不知王室內部糾葛,自然無法理解王的苦心……”

提多法師長長地嘆口氣,朝曇摩羅伽行禮。

“您難道要因為世人的不理解,就放棄自己修行了多年的道?您天資聰穎,是我見過最有天分和慧根的人,是波羅留支最得意的弟子,您若能專心研究佛理,日後必成釋門偉器,中途而棄,何其可惜!”

曇摩羅伽神色淡然,目光卻很堅定:“萬法唯心,一念心,一切萬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和寺中僧人所選的道原本就不同,既不同道,無需同路。”

“幼時,我見朝中大臣勾心鬥角,只顧眼前利益,百姓生活困頓,飽受戰亂之苦,曾對師尊說,願竭盡一生,平定亂世,讓王庭遠離戰火。”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以戰止戰,雖戰可也。”

“世人疑我、厭我,眾僧鄙我、笑我,於我而言,如過眼雲煙。”

他記得自己信念,消弭戰火,讓王庭長治久安,兵銷革偃。

提多法師渾身直顫:“那王為何要放棄自己的道?”

曇摩羅伽合十盤腿:“何為道?”

提多法師一怔。

曇摩羅伽望著佛像,緩緩地道:“千江有水千江月,月如佛性,千江如眾生,佛性在人心,月照江水,無所不映,每一條江水都能映照明月,我如千江,亦有我的佛性,我的明月,我的道。”

“二十幾載,我肩負王庭,潛心修道,不敢有絲毫怠慢……我無愧於王庭,無愧於信念,唯獨愧對一人。”

“她知我,懂我,於我共歷風雨,砥礪前行,我面對她時,欲念不止,貪嗔癡起,心境無法平和,念經之時,亦不能遏制。我曾以為,此生永墮地獄,唯有死後才能成全自己的私心。她回來的一刹那,我便知曉,這執念已經深入肺腑,刻骨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