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回京(第2/4頁)

這種場合,什麽都不重要了,誰敢冒著激起民憤的風險去試探西軍是不是鐵板一塊?

城樓之下的禮台旁,文武百官望著那一輛輛駛來的大車,神情震動,久久不語。

年輕官員不禁鼻酸目熱,胸中熱血沸騰,豪情萬丈。

年老的官員悄悄交換一個眼神,默默嘆息。

他們還記得公主和親的那一日,盛裝華服,乘坐馬車離開長安,百姓夾道泣送。

那時候,他們都以為公主一去不回,很快就會在戰亂紛飛的部落間香消玉殞。

時隔幾年,公主帶著幾十州的輿圖,帶著她的部曲從屬,回到長安。

凱歌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時。

李德瞥一眼台下百官,將眾人的神色盡收眼底。

近侍抹了把汗,小聲道:“陛下,公主盡得人心……”

李德神情平靜。

正因為此,他越要提防李瑤英,她有人心,有兵馬,有一個桀驁不馴的兄長,還會嫁給曇摩王,而且還是李玄貞的弱點。

禮部官員反應飛快,立刻派出文采斐然的新科進士當場寫幾篇慷慨激昂的祭文,祭告逝者。

李德示意近侍頒布詔書,撫慰西域諸州。

楊遷和河西將領代失地百姓叩謝聖恩。

廣場百姓無不潸然淚下。

……

瑤英騎馬跟在隊伍最後面,禮部官員迎了出來,再三懇請她乘坐一輛裝飾精美的馬車入城,她搖頭,道:“我是送亡者歸鄉的,不必特地露面。”

官員們有些詫異,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回城儀式如此隆重,公主出現在人前,方能收攬人心,她在西域吃了那麽多苦頭,甘心錯過這個大出風頭的良機嗎?

瑤英撥馬,徑自從他們中間穿了過去。

她答應那些老者和死去的將士會送他們回鄉,說到做到。

今天的主角是逝去的人。

門樓下,禮官報出瑤英的封號後,朝中年輕官員全都擡起頭,一臉緊張期待,幾個心急的更是顧不得禮儀,伸長脖子眺望。

無數道目光齊刷刷朝瑤英看了過去。

人群裏,鄭景望著長街,記起初見時的場景,微微一笑。

旗幟獵獵,親衛部曲扈從,瑤英騎著馬,頭束絲絳,身穿窄袖翻領錦袍,英姿颯爽,馳到階前,利落地下馬,迎著文武官員的注視,拾級而上,先接了楊遷遞過去的香,對著祭台遙拜,顧盼有神,氣度威儀。

懾於她的氣勢,眾人呆立不動,無人敢上前和她寒暄。

朝中官員怔怔地看著她,對上她身旁親衛冰冷的目光,忽然想起,現在的文昭公主不再是以前那個任人宰割的七公主了,她掌西軍,經略西域,連聖上都不能隨便指手畫腳。

眾人交換了一個眼神,傳聞李仲虔秘密回京,意欲行刺,被當場擒拿,他是文昭公主的同胞兄長,兄妹情深,難怪李德沒有下格殺勿論的詔令,留著李仲虔,文昭公主才會安分守己。

儀式過後,宮中大擺宴席,為西軍將領們接風洗塵。

楊遷看看左右,忍不住問:“怎麽不見太子殿下?”

官員答道:“太子領兵在外,還未回京。”

瑤英的坐席在李德左邊,她沒有觀看歌舞,捧起酒盞,上前幾步,開門見山:“陛下,我阿兄呢?他是生是死?”

李德笑了笑,時隔幾年,她依舊直接,從不和他虛與委蛇,也依舊重情,願意為李仲虔冒險。

他沒有公布刺客是什麽人,隨時可以秘密處決刺客,她找不到逼迫他放人的辦法,明知長安是個陷阱,只能一頭往裏鉆。

“你離開中原日久,多待幾天,自然就能看到你兄長。”

瑤英淡淡地道:“只要李仲虔沒事,我就可以留下,你得讓我先見見他。”

李德朝身邊內侍示意。

內侍退下去,不一會兒捧著一柄劍回來,把劍柄上刻了字的地方對著瑤英晃了晃。

“李仲虔現在還活著。”

只是現在。

瑤英認出李仲虔的佩劍,垂眸,飲盡杯中殘酒,回到自己的席位。不斷有年輕官員過來,在她的席位旁徘徊,想和她攀談,看她心事沉沉的模樣,到底不敢唐突,退了回去。

唯有幾個口音明顯和眾人不同的官員湊到瑤英跟前,朝她敬酒,態度極為恭敬,自報家門:“公主殿下,我們是南楚人。”

他們報出各自的官職,都是南楚大臣,南楚投降後,他們被送到長安。

瑤英心生警惕,掃一眼李德,以為他要當場揭穿自己的身世。

李德似乎並沒有留意到那幾個南楚降臣,起身和楊遷幾人說話,威嚴中不失親和,幾個年輕將領面紅耳赤,難掩激動之情。

瑤英沒和那幾個南楚官員多說什麽,推說不勝酒力,提前退席。

李德沒有攔著她,只派人把李仲虔的佩劍交給她,道:“公主如今身份貴重,衛國公是公主的兄長,聖上不會把衛國公怎麽樣,不過公主也得謹言慎行,以免惹出是非,害了衛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