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開拓生意(第2/4頁)

眼瞅到了石渣場,就有兩個半大小子等在路口給他們引道兒。

石渣場的布局簡單,就是一塊空的荒地,平地上堆鐵渣,周邊用石頭修了個圈,不讓鐵渣漏到外頭去,東頭修了排房子,西頭也在蓋房子,看那個陣仗,那盤場還鋪得挺大。

反正他們這些運貨的人是搞不明白,這麽些有毒又沒用的渣渣,咋地就能用來鋪路了?

而且明明都是鐵渣,為啥要叫成石渣場?

裝車麻煩,卸車就容易得多了,把騾馬解了套,把車往渣場上一推,一倒就了事。

半大少年就站在邊上看著,裝成小大人的模樣,“師傅們辛苦了,到那邊棚子裏喝碗熱湯吧。”

離渣場不遠的地方就搭了個窩棚,窩棚裏頭有大灶,大灶上架著大鐵鍋。

鐵鍋裏時常煮著熱湯,有時是魚湯,有時是米湯,雖不濃稠吧,可一喝就知道裏頭放得是鮮魚新米,味兒香得很。

他們十個人,往往把一大鍋湯都喝得一滴不剩,怪抹不開老臉的。

不過喝著喝著,也就習慣了。

打上一大碗,把自帶的幹糧掰成小塊,泡在裏頭,別提多香了。

有的車夫還要逗著那兩個半大少年說幾句話。

“小兄弟,你們東家弄這個石渣場真是鋪路的?”

這就是家裏有銀山也不能這麽亂糟蹋錢的呀!

新來的劉家小子還有點怯場,比較老道的封大牛就笑著答,“當然是了。”

東家他們能耐大著呢。

當初衛星村還不是一個荒土坡?

就靠著幾個人手,最後建成了現在的衛星村。

氣派的村堡,寬敞齊整,夜裏又安穩,不怕壞人或者野獸進村,豬羊雞兔什麽都有,連吃水澆地都不用親自挑,直接一道水渠,就流進了村子和田地。

王村長能跟縣城裏那些大官們稱兄道弟,趙大哥還當了農官,替三殿下種土豆還得了那麽多的賞賜,司姐姐教他們練拳認字,就連回深山老家的趙嬸子做飯都有許多他從來沒聽說過的新鮮花樣!

總之,東家他們能想的,肯定是一般人想不到的。

既然他們說了要把從衛星村出來這條路都鋪上煉過的渣子,從此再也不怕刮風下雨,多重的車過去也不怕陷進泥坑,人走在上頭也不怕濕鞋,那就一定會弄成的!

車夫們本沒想著能得著什麽回答,這些半大小子懂個什麽呀?

然而沒想到這小子還真這麽有信心啊。

於是就紛紛開口。

“那你們這路,得鋪得老長吧?”

不然去山裏采些碎石頭,不比費這個勁強嗎?

“嗯,我們東家說,要從我們村開始鋪,一直鋪到縣城呢!”

車夫們互相看看,都半信不信的。

“那得花不少銀子呢吧?”

看這小子,口氣也挺大的啊。

就他們應祥縣原先那麽多大戶,也有修橋鋪路想揚名的。

可那也最多就是修個幾裏路罷了,哪能傻乎乎地一直修到縣城的?

“銀子可以慢慢掙,路要是修好了,那可是能用幾十年上百年呢!”

車夫們聽了都笑了,“小兄弟,那等你們這條路修好了,俺們可要趕著車好好走一趟。”

這行腳的最怕就是爛泥路了,甭管人家說是不是大話吧,真有那麽條好路,他們這鄰縣送貨的,也能沾點光。

“成啊,到時候幾位大哥可得多跑幾趟,這路也是有你們一份功勞的!”

封大牛嘴皮子利索,手上也沒閑著,從灶台後頭,就端出了幾個小碟子。

車夫們都有點發愣。

“小兄弟,這是什麽?是不是請我們吃的呀?”

“嗯,正是呢,這是我們村的特產,名叫粉條,請幾位大哥嘗嘗。”

小碟子也就五個,裏頭盛的是細生生的條子,有點像面條,可顏色卻帶點透亮,上頭澆著一點調料,點著香油和醋,聞起來就應該很好吃的樣子。

封大牛管說話,旁邊的劉小哥就管分送。

十個車夫,五個碟子,只能兩人一碟子,不過筷子是荊條做的,倒是管夠。

這家可真有意思。

每次來都能喝碗湯,其實就挺讓人意外的,這會兒居然還有吃食,車夫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吃了再說。

“哎呀,這可是太客氣了!”

“多謝小兄弟了啊!”

“呀,這個味兒香!”

車夫們本來就大嗓門,窩棚裏頓時全是一驚一乍的贊嘆聲。

不過更多的車夫則是悶頭快吃,有說話的工夫,多吃幾條不好麽?本來就是兩人一碟子!

片刻後,車夫們還意猶未盡。

“小兄弟,這還有沒啦?”

“這東西叫粉條?吃著滑溜溜的,很是爽口啊!”

“我吃著甜裏頭帶著酸,酸裏還有點辣,這會兒回味起來,就是香!”

“小兄弟,這粉條是啥做的?是你們開陽縣的特產嗎?貴不貴的?多少錢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