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9章 冒昧

飛舟在淩晨的時候,到達了明都附近。這時候天色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但此時從飛舟的甲板往下望,卻已經能看到天下第二大都的雄渾氣魄。

地面上,星星點點的燈火或者成線,或者成片,蔓延出無邊無際之感。

更有從高處看都知道是高樓的地方,幾乎整棟樓都是燈火通明,從天上望下去,幾乎像是一塊璀璨的水晶。

明都外圍三道城墻之內的常駐人口就超過四百萬。如果包括往來的商旅遊客等等等等,人口甚至能達到七百萬往上。

這還不包括天平衛和十二衛的訓練營。

就是水馨這樣的劍心,在這樣的城市裏,感知也只能覆蓋一片地方而已。

這時候,被別人認為和水馨關系不好的林誠思站在水馨身邊,給水馨和趴在一邊同樣往下看的水馨解說——

“看到那片了嗎?就是東北角的那一片。那裏就是文山書院,這個時間點,文山書院的學子都起來早讀了。”

這是指光點最多的那一片。

“還有光最亮的那一塊。”林誠思指著中間的城墻和最外圍的第三道城墻之間,宛如水晶的那棟建築。

“那是不夜樓,高達十二層。不是不能更高,而是再高就要超過第二道城墻了,有窺視內城的嫌疑。是商盟合力建造的建築。基本每天都會邀人過來表演,有名妓也有大師。”

關於明都的一些大略,水馨都在各種文獻上看過了。

比如說,從內到外,一座比一座低的城墻。

比如說,三道城墻之外,不被認可為明都但依然居住了大量人群的“郊區”。

比如說明都十三坊。

但是,那些都是一些大而化之的概念。

更何況,明都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的。

當初祈天表的時候,儒門收攏的凡人也就是百萬。那已經是北方凡人最後的種子。

明都初立的時候,帶過來的人口不超過四十萬,那是當時整個明國的凡人大半。

現在,明都的城墻就擴了兩次,後來根本就不願意再建造有整體防禦大陣的城墻了。人口的擴張更不用說。

正因為凡人如此的能繁衍,當年的修士們才敢肆無忌憚的殺戮。

而在百年之前,才迫於人口的壓力,在化汙陣等凡人能用的陣法幫助下,開始有五層以上的樓房。商人開始參與到“三城”的規劃之中。

到現在,“三城”內建築的高度限定到十二層,僅僅是因為不能超過城墻高度而已。不是不能繼續增長。

而且,“超高建築”的討論,已經持續了將近十年的時間了。

只不過至今為止都還沒有通過而已。

林誠思能給水馨指出一些明都比較出名的地方,但由於他也就來了明都兩次,能說的東西其實也不多。還好,飛舟下降的速度並不慢。

水馨休息出來,聽了一些消息之後,飛舟就已經基本落地了。就算是他們,在進城這件事上,也得遵守秩序。

不過,城門和城門也是有所不同的。

首先,每一道城墻都是一個完整的防禦大陣——儒門在天道改變的三百年內,其實都沒有“自己已經身處戰略進攻地位”的自覺。這讓他們在建立每一座城市的時候,都優先考慮了保護凡人的大陣。

差不多三百年後,他們才確認,儒家的力量在不斷增長,到了一定極限之後,向南擴張是必然。而南方道門玄門的高端戰力卻是後力難繼。

這讓他們不再在明都周邊建立新的城墻。

且因為自信心不斷建立的緣故,明都的三道城墻,後建立的城墻,比先建立的,“漏點”也就是城門的數量要多出許多。

最外圍的城墻甚至足足有七十二個城門。

最內的城墻,卻只有十二座城門。

而能夠讓人從最外墻一路走直線走到內城的城門,僅僅只有三個。

盡管其他城門都排上了長長的隊伍,但很顯然,大家都默認,這三座特殊的城門,是達官貴人、有功名的讀書人、修煉者的專用通道。

水馨一行人,自然就是要走這專用通道的。

這城門前方的官道上,有和其他城門前完全不同的稀疏之感。

水馨在走下飛舟的時候,看到空落落的城門,嘆了口氣。

林安然走在她邊上,冷哼一聲,“怎麽,是覺得我們應該去和那些平民擠在一起進城嗎?”

當然不是。

水馨只是覺得……她有一種“走哪哪出事”的體質,而且基本上是落地生效。

高速趕向什麽地方的時候,反而是不會出事的。

但是落了地,在地面上趕路的時候,就真不好說了。

她從北天脊路過,北天脊四城只有一城幸免於難。其他的都出了問題。而到了定海城之後,就更別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