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跑路的媳婦重生回來了6(第3/3頁)

姜澄不為所動,這樣操作又堅持兩年。

八十年代初,個體經濟終於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一時間,大量的個體戶湧了出來,這些小攤販們也終於可以正大光明地擺攤和開店了。

姜澄從發現這個風向開始,就開始向村子裏收大量的葵花籽,一邊給那些饞他瓜子饞得不行的商販們宣傳他的“好吃瓜子”走批發形勢,誠招經銷商代理的事。

這次是奔著做生意去的,那跟以前免費贈送的時候就完全不一樣了,瓜子的品質他是要挑過的,不夠好的他都拒收,那三種已經小有名氣的口味兒也在經過這兩年間不斷改良,最終才能夠終於迎合大多數人的口味。

這個時候,長達兩年多隱形宣傳和造勢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別說這些商販們,那些因為商販忍不住強推過的朋友、合作商,還有和他們交易過的路人,甚至是他們家人都知道“好吃瓜子”。

以前買不到的時候,大家已經抓心撓肝,饞得直流口水了,現在能買到了,那還不抓緊買兩斤來解解饞、殺殺癢?

姜澄在縣城招了幾個代理商,只一天功夫,幾百斤瓜子就讓他們都提走了。

這要讓他自己一斤一斤地賣,哪怕利潤再高,自己也得早起貪黑地幹,累死累活,很沒必要。

而讓代理去賣就簡單多了,他既不用自己租店鋪,也不用自己想辦法引人來買,而且那些代理商本來自己就愛吃,對他的瓜子也是信心十足,拿起貨來毫不手軟。

老姜家的人是親眼看著姜澄是怎麽把一院子麻袋捆著的葵花籽賣出去的,一進一出,一天就賣了一百多塊錢!

而且利潤一算,怎麽著也有個三成以上,也就是說,一天至少也能賺個五十來塊錢。

對其他人來說,五十塊錢那比人家幹一個月賺得都多,但對姜澄來說,自己炒了那麽多瓜子才賺這麽點,這哪夠?

他直接讓家人都“入股”,動員姜老頭和陳紅花把家裏能夠活動的錢拿些出來。

因為有了這一次成功的示範,陳紅花十分大方地掏出一千塊家底。

一直不知道原來他們家還挺有錢的姜老頭一臉驚悚地看著連摳他幾毛私房錢都不放過的摳門媳婦:“……”

老太婆居然還有那麽大方的一天?

一直不知道原來他們家還挺有錢的姜青夫妻倆也都傻眼了:“……”

原來他們家在村子還算是富戶麽?

怎麽以前他們自己不知道?

姜澄直接在劃給他們家的宅基地蓋了個廠。

說是廠,也就是兩百來平的屋子,雖然不大,但條件有限,只能如此。

他又在村子裏招了幾個臨時工先做著,畢竟炒瓜子是力氣活,他一個人精力和力氣都有限,讓別人幹活,他來調料,再盯著掌握火候就行。

這種一個月出給工人四十塊錢的活,在村子裏可是頭一份,大家搶破了頭也才只有八個人搶到這個活。

當然,也有人保持懷疑的態度,覺得他這生意肯定賺不了那麽多,到時候發不出工資可就鬧笑話咯。

但不管怎麽樣,他的小廠子還是順順當當開起來了。

廠裏弄得很幹凈,地面是青磚,墻面刷得很白,玻璃窗也幹幹凈凈,讓人一看就覺得環境特別好。

那幾個代理商都是分批帶人來擡早就稱好的貨的。

從一開始的每三五天來拿一次,到後來隔天就要來一次。

現在已經要每天都來拿貨了,每次從一百斤到後面兩百斤、五百斤……

沒辦法,銷量太好,縣城的人都愛吃,還有人專門買禮盒裝送人的,這種不值幾個錢的東西送人不一定最有面子,但卻很貼心,逢年過節不管是自家還是親朋好友家,都要擺上些才行。

“好吃瓜子”在縣裏剛紅起來,迅速地在附近幾個縣也打響了知名度。

這還是某個代理商在姜澄的“提點”下想到的,其他縣城還沒有人嘗過這個,這當中的巨大商機可想而知。

於是,不知不覺中,好吃瓜子漸漸從縣裏火到了城裏,又火到了附近幾大城市……

短短幾個月,當初拿出一千塊的陳紅花,看著兒子從一麻袋裏掏出一捆捆的錢……

還全都是百元大鈔!

陳紅花:“……”

娘的老天爺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