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攝政王9(第2/3頁)

邊塞有他的曾經帶領過的幾十萬雄兵,保護一個女孩子是件易如反掌的事。

太後和小皇帝的母子之情雖說有了些裂縫,可到底母子天性,便是現在有了些嫌隙,但姜澄也知道想要讓這對母子徹底背離,相互厭憎絕不是件簡單的事,遠比拆散一對有情人難多了……

不過他並不在意。

攝政王的追隨者和門徒眾多,他只要放出風聲去說即便小皇帝登基他也會拖延小皇帝親政,甚至直接暗示他對那個位子的覬覦之心,口口相傳,幾日下來,就是原本猶豫的、持懷疑態度的,也都在潛移默化下相信了這樣的傳言。

其中,第一個跳出來的,就是太後的哥哥,兵部侍郎容錦權。

早朝上,容錦權直接當眾站出來:“臣有本奏,皇上已經年長,不日即將大婚,也該是親政的時候了。”

太後的娘家不給力,不然當年以她美貌,也不至於到大行皇帝死了的時候她都也只是個小小才人了,這容錦權從二品的兵部侍郎還是在容太後母子二人在攝政王的扶持下站穩腳跟後,十多年來慢慢提拔自家人給提拔上來的。

對太後來說,一個位高權重的攝政王,還握有兵權,已經是令她如坐針氈,所以,相當於國防部的兵部她肯定是要安插自己人的。

除了親兒子,還有誰能比娘家人更值得信任?

只不過,她原本想要將人提拔到從一品的兵部尚書的,偏偏容錦權還真不是那塊料,從九品芝麻官磨磨唧唧地開始往上爬,爬了十多年了才爬到從二品,這還是靠著裙帶關系的。

要是放在以前,容錦權哪敢跟攝政王對著幹?就是遠遠地看到人了就連忙避開,當著面就更是不敢說話了,只是現在在太後母子地位越坐越穩後這才有了底氣。

有太後母子倆當他的靠山,再加上眼見小皇帝親政勢不可擋,漸漸倒也有不少人和他站在同一陣營。

容錦權膽敢當著這麽多人面出這個頭,自然也是有恃無恐,甚至說完後,心裏還頗為洋洋得意,偷偷瞥一眼站在前方的攝政王,眼中的挑釁一目了然。

在容錦權之後,他的那些政黨也自然一一出列,高聲附議。

按理說,政敵如此鬥志高昂,而且還要搶攝政王的權,攝政王黨羽怎麽還穩得住?應當當場就炸了,站出來大力反對才是把?可他們偏偏還真一個個站得直直的,穩如老狗……

廢話啊,攝政王此前早就跟他們一一打過招呼了,他們哪敢跟攝政王反著幹啊?又不是嫌命太長了!

而且,姓容的這個時候跳出來,不正是攝政王的謀算嗎?誰要跟這些蠢笨如豬的太後黨羽一樣傻啊!

其他所有人,或正大光明或偷偷摸摸地也朝站在最前方、身姿如玉的攝政王看過去,想要看看狼子野心的攝政王此時此刻是個什麽反應,是不是已經盛怒?會不會下一刻就要大發雷霆?

而此時的攝政王……也就是姜澄,他的反應,就是沒反應。

他連那容錦權看都沒看一眼,要是容太後自己,倒還有些手段,再加上身份有別,對付起來困難重重,可一個小小的從二品,他都不用動一根手指,兵部尚書就是他的人,只要隨口說一句話,給手底下的人,如容錦權這樣的,穿個小鞋什麽的,也不在話下。

他擡頭,看向正一臉興奮的小皇帝,略一思索,也站出來,從容應道:“雖容大人越權之嫌,倒也說了句人話,臣也覺得皇上已經長大成人,臣已經盡到了自己的責任,是時候該讓皇上行使自己的權利了。這事宜早不宜遲,該早做準備,待皇上元服冠禮後便安排親政。”

說完,雙手一拱,做足了姿態。

親政這件事原本就是縈繞在小皇帝頭上第一緊要的事,比起來,就是大婚就要往後排,沒見他雖不喜他舅舅容錦權,卻也在他提議之後即便是努力抑制都仍然忍不住激動得連龍椅都坐不穩了嗎?

這件事上沒必要再卡了,好不容易把小皇帝騙到……呸,哄得對自己信任有加了,在任何事上當然要表現得大力支持才行。

他的表態,成功地讓已經對他卸下心房的小皇帝大松一口氣。

多年來,攝政王就是壓在他頭上的一塊大石,若非他聰明機智,哪會看得到攝政王內心的柔軟善良?就像近些時日,每每都有人私下說攝政王以權謀私,還牢牢把持朝政,並不打算歸還權利,更加不會讓他親政了,這也讓他內心對攝政王的信任稍稍有些動搖了,幸好他挺住了!

看攝政王的臉,真摯到不能再真摯了,態度誠懇不戀權勢,滿朝文武哪個有他那樣風光霽月?和他比起來,容錦權這個靠他母後才能走到今天這個位置的舅舅都差遠了,他有什麽臉好得意洋洋地朝攝政王翻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