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地道戰

張素想著在現代時去《地道戰》原型的河北清苑縣冉莊旅遊參觀。

那時她聽導遊說過, 1939年時, 日本侵略者占了河北保定的蠡縣後, 就經常進行大掃蕩, 屠殺村民。

敵人來時, 平原地區無山可躲、無險可守, 部分村民躲進地窖幸免於難。後來得到啟示就村村挖地道, 不久後村村地道相連,與各方面都占優勢的敵人長期周旋。

這裏不正是河北嗎?雖然河北一帶新建制的嶽家軍帶著屯田百姓在要道建了城, 住在城中的居民是基本不愁外敵侵擾。因為小部隊是打不下城的, 而敵軍大部隊來了,大城與小城聯防, 他們打得也不安心, 若是繞道深入, 他們得掛心著後方那麽多小大城裏共有十萬禁軍精銳。當時, 北狄打下京城時尚不便久待,何況這時候?

所以他們只是有幾十遊騎繞道迅速來搶劫殺人,又搶了馬上離開, 這樣的話我軍知道後也不能可派出大軍追擊遊騎散勇。追不上, 反而要陷入敵境。

但是挖地道還需要更多的工具,需要鐵器。

如今鹽鐵司之下工廠冶鐵量比五年前增長了幾倍, 本朝的錳礦雖然質量不是很好, 多少也被張素找著了幾處。京畿幾路的鐵礦采用了新的高爐,效率產量大大增加,成本價格減低, 京畿一帶都逐步普及錳鋼制成的鋤頭、柴刀、菜刀等等工具。

張素寫了奏折進京,讓人鹽鐵司調大批的民用工具到河北來,這樣邊疆的百姓才能全部動員起來挖地道。

張素將嶽郎君及嶽郎君門下沒有去地方分守的幾個部將招來,岑碧青、張天新和六十個還未下派的武進士都來聽課。

張素給他們講了“地道遊擊戰”“民兵”等概念,以此來對抗“北狄鬼子”進村的掃蕩。

嶽郎君門下的張將軍說:“有些百姓家裏倒也挖地窖,但是如果被狄人發現了,照樣也逃不掉的。”

張素道:“不是地窖,是地道。地窖的空間是集中的,而地道是不集中的,就是一條條的地下過道。就像長城一樣,一個堡壘連著一個堡壘,敵人就算發現隱密的路口,一條狹窄的過道不能讓他們蜂擁上來傷害百姓。而地道之下,又可以設置許多簡便實用的陷阱。敵人打草谷時必是輕騎兵,但是到了地下,他們的騎射優勢蕩然無存。敵人來打草谷也怕被我軍包抄,來一百騎都算多了,就算發現我們百姓射在地下,他們也不會有功夫來盲目地刨地找出百姓來。”

張將軍道:“敵人是騎兵,來得太快,百姓們平日在勞作,都來不及躲。”

張素說:“這是我正要說的農村‘民兵武工隊’需要成立了,狄人強的就是軍民合一、猛安謀客,咱們也適當地學學他們,邊疆全民皆兵,就算婦女也要學幾招暗算鬼子……狄人的手段。在進村幾裏外的道口,設暗哨點,民兵暗哨發現敵人便要提前發信號,村裏的人就快一點進地道去。”

張將軍道:“這麽說,這等於是把村子變成一個地下堡壘呀。”

張素道:“這個比喻好。辛苦是辛苦了一點,但是朝廷在五年之內,只怕是沒有國力北伐一舉滅了北狄好一雪前恥,河北的百姓還是要生存的,所以目前只有挖地道了。”

嶽郎君道:“河北除了河道,幾乎無險可守。對付這種來打草谷的散騎狄人,確實沒有更好的可行之法了。”

嶽郎君數年前十分周到的實施了張素的方案,他也是師從鬼谷,學習時日雖短,但是見識還是不凡的。他不由得聯想到了戰國末期的趙國名將李牧破兇奴之戰,與張素的策略也是不謀而合的。趙國的地點不也正是河北一帶?

但是北狄的小股輕騎兵實在太過狡猾,來得又快、聲勢又小,他們不能及時發現,是以也來不及像李牧將軍一樣做到農村地區的肅壁清野。

張素道:“河北地廣,但是由於數年之前狄人劫掠,人口急減。如今屯民百萬,仍有未耕完的地。如果河北邊境能用地道戰逐漸杜絕狄人的劫掠,那麽這些土地都可屯田,我河北嶽家軍就可以軍糧自給。一旦我天朝決定北伐雪恥,河北必是橋頭堡,河北必須軍力民力充足,隨時可以及時接應北伐前線。這不是草草打一場仗,比斬殺幾百騎狄人更加重要,這是國家民族的大戰略。”

嶽郎君道:“如果在村寨中設立師叔祖所言的‘民兵武工隊’,有崗哨發信號,如果村村相連,也能很快傳到城中,如果及時派兵,或許可以誅殺敵人。”

張素說:“不錯,若是邊疆軍民配合得好,形成‘百姓戰爭’的汪洋大海。河北就是鐵桶一樣,北狄比從前強十倍也難打敗我們。”

當下,張素和嶽郎君商議,就帶著武進士們在受災的地點考查,然後張素設計了一個村子的地道的基本結構圖,再講解給地當幸存的百姓和武進士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