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回京(第3/4頁)

迎春聽到漕幫下層跑船或搬運的勞工的艱辛不禁感慨萬千,而黛玉也是打開視野,了解民間疾苦。

黛玉道:“潘姐姐有沒有想過走出去試試?”黛玉也聽迎春說過,外面的世界很大,而她到底是林家女、又是榮府長大的,見識過西洋玩意,不論是西洋大鐘,還是西洋鏡,那些都是很貴重的東西。

潘秀卿道:“走哪裏去?”

迎春道:“聽說與西洋做生意能獲得許多財富。”

錢曼娘忽道:“我倒也跑過廣州去,所謂‘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與西洋做生意的都是官商,便說當年金陵的王家就管著與西洋人做生意的事,那是銀錢千萬難計的。聽說更早一些,那王家就是海上發的家,最後才歸屬朝廷。我們漕幫與那不是一道的。”

想那薛寶琴是商戶女,從小去過許多地方,這錢曼娘沒有去過海外,但是江河漕運能到的地方,她也都去過。

迎春嘆道:“王家從前是海盜,自本朝定鼎中原後,降了朝廷,當時朝廷中也沒有人比他們更通西洋貿易的了。”

說白了這是技術活,也是需要智商、情商、經驗、資本、人脈、勇氣、運氣的活。

沒有家族的淵源、人脈,朝廷的許可,沒有這能力,哪裏捧得住外貿易這口飯碗?

漕幫的是少量底層讀書人和勞苦大眾、江湖人為主的群體。

就像是到了現代對外開放,有些人賺得盆滿缽滿,但是農民仍然是最窮的群體是一個道理。到了現代,也只能提升農村教育——這是最基礎的,或者進行一個扶貧項目,但是古今中外從來沒有一個靠強力扶貧爬到“上流社會”的人。

所以說個人的富貴貧賤除了出身之外,只有靠自己的修行和面對失敗的勇氣,沒有什麽救世主。

當然,在漕幫做到了幫主也算是富人了,哪個集團的高層都不會太窮。

迎春收回心思,明白自己老毛病犯了,又去想了人為不可能解決的事。自己若是一沾惹,又是一輩子累到吐血的命。

若說從前,迎春是恨不得打下天下,熱衷於以個人之軀推動中原文明走向殖民主義的黃金時代,但是她當過六萬年玉帝後,對這些事反而看淡了許多,更重眼前的生活。因為她在當玉帝時已見過了五次人類文明的起滅,無論是洪荒時代還是工業文明時代,都是優勝劣汰,少不得會有像魯迅先生說的“吃人的社會”。只有見識過這些,才會更珍惜眼前,在活潑樂觀積極的背後,底子才是沉穩的。

迎春果不糾結,只好好地玩了一天。臨別時潘秀卿、錢曼娘與迎春、黛玉都互贈了禮物和手帕,拋下身份不同,結為朋友。迎春還讓說,潘秀卿、錢曼娘若是去了京都,便上王府做客,她也能盡一盡東道。

漕幫若有什麽難處,可以給她寫信,只要不觸犯律法和道義,力所能及,定不推辭。

潘秀卿、錢曼娘也是靈慧女子,大方謝過,但是她們也不會因為迎春善良、輕易開這種口。

……

林如海致仕的折子終於得到了新皇的同意,另外委派了新的巡鹽禦史來。林如海與之交接了公文、賬目和現在的鹽稅銀庫房。

林如海當了近十年的巡鹽禦史,但是他還有“蘭台寺大夫”的虛銜。

本朝將“都察院”雅稱為“蘭台寺”,左右都禦史為長官,若是有“蘭台寺大夫”頭銜則比長官小半級,比副都禦史要高半級。尋常進士從六七品的庶吉士為仕途開端,但林如海是一甲探花,系出名門,所以一入仕就是從五品了,再過七八年升到了三品副都禦使,再過兩年就加封了“蘭台寺大夫”的榮譽虛銜,欽點為揚州巡鹽禦史的實職了。

所以林如海按銜來看,也是從二品的大員了,他已致仕,未能死在任上,朝廷不會給謚號了。不過無論是林如海還是林黛玉,估計也不想要謚號,因為沒有人想死。

但是他若是能過新皇和上皇的關,回到京都時朝廷應當還能有恩典。

林如海交接了職位,司馬煊也整理好了一切,大家才浩浩蕩蕩地北上了。

雇了許許多多的漕幫船只運送他們在江蘇的抄家財物,漕幫上下也賺取這一筆不匪的“物流費”。

司馬煊、迎春、李朔、林如海、李充合力辦這事兒,雖然得罪了官僚集團,但是他們在民間的信譽很不錯,不會僅僅利用他們不給錢的。出力的人這一個多月陸續都領到錢了,真沒有拿到手的了是小團體內部尚未分清楚,怪不到他們頭上。

所以漕幫上下也非常重視這一回可說是史無前例的押運重任,不能出了差池,漕幫在江南、中原的江湖道上的人也都打了招呼了。

司馬煊、李朔、迎春、林如海幹得太強大,光銀兩、銀票就有兩千兩百萬兩,金錠一百八十萬兩,書籍、珠寶、古董、擺件、字畫、綾羅綢緞、珍貴藥物不計其數。船隊前頭的船已經出了江蘇省,後頭的李充還在碼頭督促裝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