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如何給一個清代皇子選老婆

給皇子擇妻, 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反正不是八大姓、就是博爾濟吉特,再不然也是官宦人家。不管滿蒙漢,橫豎都是旗下人。

其中的復雜之處, 就取決於皇子本人的現實處境, 和皇帝的安排。

看康熙的婚姻經歷、後宮妃嬪來源分布就知道, 要在這位皇帝的後宮混口飯吃, 還想吃得好、吃得飽, 那就得看皇帝的現實需求。什麽出身高低、是嫡是庶, 什麽本人才具如何, 都沒有這個重要。

比方說滿洲旗下八大姓, 說起來好像人多勢眾多了不起, 可大族人丁繁茂,父祖直系倘若沒有爵位、不是高官照樣白搭。惠妃和榮妃就是典型了,有個好姓氏, 不還是當庶妃熬了那麽多年。

宜妃的郭絡羅氏不是八大姓,家中阿瑪不過是個佐領, 可這也沒耽誤她不生子就封成宜嬪,格外得到康熙眷顧。

而孝昭皇後鈕祜祿氏, 她可是遏必隆之女, 開國五大臣額亦都的嫡脈, 做皇後綽綽有余。

但那又如何?

最後不還是等到仁孝皇後去世,才能被扶正成為繼後!

要知道赫舍裏氏從索尼開始算起, 發家不過兩代人, 索尼之父只是關外直文館的學士, 跟鈕祜祿嫡系這種,在關外就出了太宗皇太極元妃、子弟尚主, 娶宗室女的簪纓之家壓根沒法比。

但人家赫舍裏氏的姑娘就是當了皇後,外孫封了太子。一等公的女兒就是妃禮入宮無封號,與庶妃們一起熬了許多年,不服也得憋著。

因為康熙站在赫舍裏氏後面,他需要赫舍裏氏的女兒做他的皇後,而且兩人感情還不錯。

如果這還不夠,那麽看看如今的德妃和衛庶妃,人家出身包衣又怎麽樣?宮女拔出來又如何?生了皇子照樣封妃,兒子照樣前程可期。

所以對於皇帝以及皇家子弟來說,妻族出身再好也只是錦上添花,又不是娶個五大臣後裔、大姓家的媳婦就能當太子。要真有這種想頭,簡直不值一哂,讓人發噱。

何況大家大族難免良莠不齊,到時候出來個拖後腿、為非作歹的,還不如沒有這門“好親戚”。

皇帝為兒子擇妻,自然也要挑選一下,要選好的,宜室宜家的。立志要做三好父親,而且希望兒子們永遠友愛的康熙,在一般的硬性條件之外,其他方面還要想的更多些。

那麽,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操心父親,開始為自己十周歲的長子選老婆的康熙,此刻在養心殿暖閣裏,用毛筆在紙上寫寫畫畫,勾勒一下京裏可以做親家的人家,也就不足為奇了。

康熙在兒女的婚事上自然有他的安排,比如大格格,他就想好了預定給博爾濟吉特的小班第。這孩子如今在京城裏做侍衛,再大些歷練一二就可以委以重任,大格格既聯姻博爾濟吉特,還能長留京城。

這樣一來全了他和常寧的兄弟之情,二來孩子也能盡孝於兩位太後膝下,三來也是撫慰科爾沁。一舉三得,完美主義者玄燁美滋滋的心滿意足。

可輪到給胤禔選媳婦,真正開始動手勾畫範圍的康熙就有些苦惱,他對長子的重視和父愛是毋庸置疑的,但胤禔上頭畢竟還有胤礽這個皇太子。

胤禔要是個與胤礽年紀相差特別大的小皇子,那麽娶個五大臣一等公家的女兒,反而沒那麽要緊。小兒子嘛,政治意義不那麽重,趕上年齡相仿也不會有人過度發散。

但胤禔是皇長子,外頭還有明珠這樣的舅舅,康熙希望他的兒子們能永遠如現在這樣友愛下去。那麽他就要杜絕所有可能影響兄弟情誼的可能,康熙就在幾個姓氏上標注道:長子媳不可出於此。

公府就那麽幾個,在不打算給皇儲和長子選擇博爾濟吉特氏的情況下,如果胤禔娶了一個門第太高的媳婦,將來胤礽成婚,相處起來恐怕也是別扭,萬一心存芥蒂就不美了。

民間不是常說,兄弟總是親兄弟,妯娌可不是親妯娌。皇帝看的臣下關於民間情況的各種匯報,也很有一點心得體會。

將幾家公府排除出去,要讓皇帝隨意選低級官吏出身的長媳,康熙也絕不會答應。他勾勾畫畫,最後選定了:長子媳要麽出在侯、伯爵府中,要麽就在六部尚書家裏挑。

要選家裏幾代入朝做官的,姑娘的額娘且不說,阿瑪一定要長相端正。要見過世面家教好,本人要舉止得宜、脾氣不能太硬。

知子莫若父,康熙知道,胤禔這孩子看著好脾氣,但那是對長輩、兄弟姐妹和合得來的人。看他收拾嬤嬤,收服哈哈珠子和侍衛,頭所裏井井有條,就知道這小子內裏脾性剛硬、極有主意。

貿然多了個媳婦,要是女孩子脾氣也很硬,萬一倆人合不來,還不一定鬧成什麽樣。胤禔頭個娶親,他和福晉處的好,也能給底下弟弟們帶個好頭。家和萬事興,和和美美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