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索三老爺這種人(第2/3頁)

實際上根本沒兌現過幾回。

如今看見這兩個在一起讀書騎射,玩玩鬧鬧,仿佛將他自己沒能得到的東西給填補上了。

“背詩就好好背詩,就算要有所懲獎也不能在臉上畫,萬一朕要叫你們過去見人,你們打算裝成貓出去嗎?”康熙小小的刻薄一下:“朕可沒有只會喵喵叫的兒子。”

太子的臉一下就漲紅了,胤禔倒是一臉尋常,他皮糙肉厚,兩世為人之後臉皮尤其厚。有道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尤其是在京城中心生活的那幫人,誰要臉誰死得快。

這麽一想,胤禔陷入了沉思,他容若表哥或許就是太要臉了,所以總有點憂愁。

“胤禔,你又想什麽呢!”

“蛾子在想盛京什麽樣。”胤禔舌頭打結,引來了康熙和太子的雙重震驚,這怎麽又出來口音了。

這種尷尬自然引來了康熙這個毒舌皇帝的二度打擊:“朕沒有蛾子,朕也不養蛾子做兒子。”他還說上繞口令了!

胤禔明智的選擇了裝鵪鶉,然後被迫聽了一耳朵康熙喋喋不休“要愛惜自己、要自重身份”的嘮叨,順便看胤礽激動的表態以後再也不這麽玩了,一定要做一個“團結友愛,循規蹈矩,舉止貴重”的封建好少年。

等到康熙帶著太子離開的時候,胤禔止不住的打哈欠,總算能睡覺了。

大隊人馬來到了山海關,等到出了山海關之後,路上就沒什麽大的城鎮了。這當然不止意味著要住帳篷,還意味著能夠隨意騎馬,不必擔憂踩踏農田,也不必擔憂撞上什麽人。

在他們之前,還有三百善撲營的人清道開路,為的就是保障皇帝出巡的安全。

向後回望原來越遠的城墻,胤禔聽著康熙給他們說起太宗皇帝幾次入關的路線,忽然想起了阿拉木說過的一樁軼事。

說太宗皇太極打算攻明,從科爾沁借道,自喜峰口入薊,薊遼總督劉策望風而逃。

當時兵臨城下,諸貝勒、將軍請戰,皇太極說“城中癡兒,取之若反掌耳。但其疆圉尚強,非旦夕可潰者,得之易,守之難,不若簡兵練旅以待天命可也。”

崇禎皇帝,在他眼中不過是個“癡兒。”他倒也有資格這麽說,可人生旦夕禍福,皇太極又怎麽能想到,他的宸妃和八阿哥連續去世,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打擊,最後他居然還死在了那個癡兒之前。

命運無常,胤禔想的太入神了,不一會就被皺著眉的康熙敲了腦袋:“騎馬不要走神!”

“兒子在想,當年吳三桂為什麽要背叛崇禎。”胤禔道:“當時多爾袞已經帶兵走到了喜峰口,如果他沒有背叛,就算入關,收拾華北也要費極大的功夫。真是難以捉摸。”

“背叛總是有各種理由,”康熙半晌才道:“對於吳三桂來說,為崇禎效忠未必會給他帶來榮華富貴,反而可能面臨兔死狗烹的結局。這種對自家性命的擔憂壓到了他的忠誠,崇禎本人要負責。”

那倒是,在這方面,那位前朝皇帝實在是劣跡斑斑。吳三桂待在這天下第一關中,午夜夢回摸摸脖子,難道不會想起孫傳庭嗎?

康熙最後說道:“……就像他背叛我朝一樣……都是一樣的。”

雖然語焉不詳,但是胤禔聽明白了,康熙當年夜差點就玩脫。三藩最強勢的時候,已經占據了長江以南,且應者雲集。朝廷動蕩不安,否則也不會相當多的人提出返回關外。

不過康熙到底贏了,過去種種也就都過去,成為了軼事,而非反面例子。

出關之後最大的感想就是地廣人稀,胤禔坐在馬上,享受著寬大的馬鞍帶來的舒適度,也沒忘了呼吸新鮮空氣。這空氣比紫禁城好太多了。

“這可真是,一塊美麗的土地,呀。”

這半生不熟的中文,一聽就知道是南懷仁,胤禔扭頭笑道:“南大人,你也覺得這裏好?”

“當然了皇子殿下,這一望無際的肥沃土地,如果能夠開墾,放在我的家鄉,甚至能養活整個歐洲的人。”

“歐洲,”胤禔當然知道歐洲是哪裏,但他更看過另一份地圖,“南大人說的是在我國西邊,那塊遙遠的土地嗎?”

南懷仁顯得很驚喜:“上帝啊,殿下您看過坤輿全圖!這真讓人震驚,我以為除了皇帝陛下之外,不會有人對那地圖感興趣了。”

“我的侍讀學士是阿拉木大人,”胤禔回身指給南懷仁看:“或許你認識他,他曾經師從湯若望先生學習過你們的語言。”

“原來如此,我還記得他!”

“還有一件事,”胤禔笑道:“南大人,你不能稱呼我為殿下。你可以稱呼我皇子閣下,或者閣下。”

“為什麽不行?”南懷仁有些意外:“我曾經稱呼陛下最小的弟弟,純親王殿下。為什麽皇子您不可以呢?”